腻的丝线般,紧密地、流畅地绞缠在一起。绞丝纹路细密繁复,每一道纹路都清晰可见,却又相互交融,宛如天然形成的纹理,没有一丝人工雕琢的痕迹。
每一道绞丝的弧度都完美无瑕,线条婉转灵动,流畅得如同山间流淌的清泉。这种独特的造型不仅没有丝毫滞涩感,反而巧妙地凸显了翡翠内部那种深邃的、富有层次的纹理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这种设计,尤其适配旗袍等传统服饰,能瞬间提升佩戴者的气质与韵味。其工艺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那股对翡翠鉴赏,制作技艺的狂热追求时期——那是个匠人云集、技艺巅峰的时代,每一寸绞丝都凝聚着匠人毕生的心血与追求。
苏老爷子向旁边一伸手,旁边一位老者小心翼翼地从贴身口袋里,取出了一个布袋,苏老爷子打开布袋,从里面那柄跟随他多年的、特制的卡尺,卡尺的头部,镶嵌着一枚小巧却清晰度极高的放大镜,那是他年轻时,特意请一位德国的精密仪器工匠定制的,为的就是能够更精准地鉴赏那些珍贵的古玩玉器。
紧接着,他又拿出一支小巧的强光手电,这手电的光线,并非普通照明所用,而是经过特殊调校,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玉石本身的色泽和纹理。
他屏息凝神,喉结微微滚动,整个人像一尊凝固的雕像,唯有那双眼睛在强光下泛着锐利的光。
他先是用卡尺测量了镯子的整体尺寸,目光在每一道绞丝上细细逡巡,观察着绞丝边缘的衔接是否完美,是否有丝毫肉眼可见的瑕疵。
接着,他小心翼翼地将强光手电靠近镯子,冷白色的光束穿透玻璃种的玉质,如同月光倾泻在平静的湖面,泛着幽深的绿意。
苏老爷子调整着角度,强光从不同方向映照进玉镯内部,仔细查看着那些细微到几乎不可见的棉絮纹理,生怕错过任何一处细节。
他时而眯起眼睛,时而微微俯身,脸上的表情随着观察的深入不断变换——从最初的震惊,到逐渐浮现出痴迷与赞叹,再到最后归于一种确认无疑的凝重。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会客厅内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强光下,苏老爷子的手指也染上了一层莹润的绿色,如同与这麻花镯融为一体。他看得如此专注,以至于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却连眼皮都未曾眨一下。
足足过了半个小时左右,他才缓缓关闭手电,将卡尺轻轻合上,一并放入布袋中,伸手递给身后那位老者。
最终,他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