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的链条,仿佛一根绷紧的绳索被依次拉动。
她的摆臂始终稳定在高效区间,摆动幅度适中,既不因为追求“用力”而过度抬高,也不会因疲劳而收缩,大臂与身体的夹角保持稳定,这种一致性让摆臂的驱动作用贯穿始终。
核心肌群的控制尤为关键,腹部与下背部的肌肉始终保持适度紧张,像一个坚固的核心轴,将上下肢的力量牢牢锁住,确保每一分力量都用于向前推进,而非无谓的晃动。
140米。
进入直道中段,阿霍雷的跑动开始出现明显的力量流失。她的摆臂越来越靠上,大臂几乎抬到与肩同高,这种“高摆臂”看似用力,实则浪费了过多上肢力量,导致下肢蹬地的力度减弱。
每次落地时,她的脚跟开始提前着地,原本应该是前脚掌先触地的滚动式落地,变成了脚跟先撞地的“跺地”。
缓冲时间变长,向前的推进力自然减弱。
她的躯干也开始左右晃动,每一步都像是在消耗多余的能量来稳定身体,原本就不算大的步幅进一步收缩。
其实一直想要调整,但是总是调整的不那么给力。
而且越调整越着急。
幸亏她还是保持着第二,不然肯定心态早就乱了。
奥卡巴雷在直道上保持着稳定的节奏。她的摆臂始终控制在胸前到腰侧的范围内,大臂带动小臂,摆向后时肘部自然伸直,借助背部肌肉的力量将摆臂的惯性传递到髋部,带动步幅稳定扩展。
落地技术依然保持着前脚掌先触地的习惯,脚掌接触地面后迅速滚动到全掌,脚跟只是擦过跑道,几乎不产生缓冲损耗。核心肌群始终保持紧绷,腹部微微收紧,将上下肢的力量牢牢锁在一条直线上。
这样等下即使到了疲劳阶段,身体也可以没有多少晃动,使自己每一步的蹬地都清晰可见臀部肌肉的收缩发力。
如果进入直道的前几步,她还在调整节奏,那现在大长腿的优势已经开始显露。
陈娟摆动腿向前送出去的时候,髋关节打开的幅度比过弯道时大了不少,大腿带着小腿往前探,膝盖的折迭角度保持得很稳定,既不会因为急于发力而折迭过紧,也不会因为放松而显得拖沓。
落地时,前脚掌先接触地面,紧接着脚跟轻轻落下,整个过程衔接得流畅,没有多余的颠簸,足弓像个弹性十足的弹簧,把落地时的冲击力悄悄化解,然后迅速反弹,推动身体向前滑动。
除了奥卡巴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