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稳住这个位置!”
“交接要到了,一定要做好啊!”
年轻队员。
就是最怕在交接环节出问题。
精气神之类的都不会差。
但是这种交接考验的可不仅仅只有锐气。
经验沉稳度,熟练度,以及临场的发挥能力。
缺一不可。
这也是接力比赛比单纯的跑步更有悬念的地方。
如果你的交接做的不好,就算是美国队。
就算是牙买加。
也得遗憾出局。
即便是不出局,耽搁了这么一下,也会被平常轻松拉爆的队伍反过来击败。
所以交接的这一瞬间很重要。
李韬也紧紧的盯着。
毕竟第一棒。
的确是。
跑得不错。
不是吗。
有机会的话,最好还是能够守住啊。
现在还没有修改接力的交接区,那是2017年以后的事情。
所以现在还有预跑区域。
看着前面的孔令薇已经准备好预跑。
袁奇奇身体姿态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上半身前倾角度比弯道阶段减小3度。
既维持着不错的高速。
又让躯干有足够的稳定性完成传棒动作。
这是4×100米接力第一棒最关键的技术转换:从“纯冲刺”到“冲刺+传棒准备”的模式切换。
孔令薇开始预跑。
这个时候袁奇奇也进入接力区。
只见她的右手自然向后伸展,掌心朝外,拇指与食指形成一个略大于接力棒直径的环形。
这个手势有两个技术要点:
一是手腕保持微屈,避免僵硬导致传棒时的冲击力损伤关节。
二是手臂位置稳定在腰侧后方20厘米处,既不会因太靠后影响摆臂平衡,也不会因太靠前让接棒手够不着。
此时她的步频刻意稳定在4.5步/秒。
步长保持1.9米不变。
这种“锁节奏”的动作是给第二棒孔令薇的信号——
然后就是。
接下来的3步内。
将传棒动作将完成。
孔令薇在接力区前3米处进一步加速。
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