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给了赵昊焕一个信号。
让他赶紧做好准备。
最关键的时候。
来了。
只见赵昊焕的无名指和小指也终于动了。
它们慢慢向棒体靠拢,轻轻贴在棒体另一侧,与拇指、食指、中指形成“五点固定”。
拇指从上面压着,食指和中指在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在另一侧。
360度包裹住棒体。
握力逐渐提升到47N。
此时棒体60%嵌入凹槽。
已经能感觉到棒体的重量在往自己这边传,却没敢完全发力。
还要等苏神的“卸力信号”。
苏神能感觉到棒体传来的提拉感,却没减力,反而保持着25N的下压力和10N的推送力,让棒体继续往里嵌。
他的手指已经快要碰到赵昊焕的掌心,却依旧保持着轻柔的触感,通过手指的力反馈调整动作的同步性。
只要赵昊焕的提拉力度有变化,他就会微调推送力,确保两人的动作误差不会过度。
因为到了第三交接区的时候,普遍速度都会越来越快。
那这个时候。
你要做的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必须维持同步性。
如果这个一点没做好。
速度越快的情况下,你能够调整和弥补的空间就越小。
同步性不够,即便有一人跑得再快也不行。
这其实是被很多人忽略掉的一点交接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手上的动作。
如果不同步。
后面的人跑得更快会撞。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美国队身上。
前面的人跑得太快,会拿不到交接棒。
这经常出现在一些实力没那么强,但是交接也比较随意的美洲队伍上,当然非洲队伍也会出现。
反而是欧洲和亚洲的队伍会整体更在意同步性。
因为他们的实力相对来说更弱,需要用这一点来弥补劣势。
钉鞋声继续前进。
进入第四交接区。
正常来说,苏神和赵昊焕几乎都会选在第三区的最后和第四区的前端进行交接。
交接区15米处,苏神的下压力达到了峰值30N,腕关节下压角度也达到15度,棒体嵌入深度75%。
他能感觉到棒体几乎已经全部进入赵昊焕的凹槽,却没停手,而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