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义务带着这些人往前走。
有义务成为队内的定海神针。
江里口匡史的手臂摆动幅度和频率都控制得非常精准,为递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的身体姿态稳定,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交接而出现丝毫的晃动。
第四棒饭塚翔太站在交接区的标记线后,身体呈45度前倾,双手自然下垂,手指并拢,指甲修剪得十分整齐——
这是小本子队“细节至上”理念的体现,避免因指甲过长影响接棒手感。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江里口匡史的右手,当对方距离他还有4米时,他开始启动,起跑的第一步精确地踩在标记线的正中央。
步频从每秒3.8步逐渐提升到4.6步。
与江里口匡史的步频完全同步。
当两人距离还剩2米时,江里口匡史的右手臂以匀速向前伸展,速度不快不慢,刚好在两人并肩的瞬间,将接力棒的前端送到饭塚翔太的左手心。
饭塚翔太的左手早已做好准备,掌心微微凹陷,手指轻轻包裹住棒身,没有用力过猛,也没有丝毫松动,接力棒在两人手中传递的时间极短。
一瞬间就完成了上挑。
接棒后,饭塚翔太没有立刻摆臂,而是保持左手持棒的姿势跑了两步,确保身体重心稳定后,才开始加速。
他的右手臂以肘关节为轴,迅速将接力棒从“上调接棒姿势”转换为“冲刺握棒姿势”。
手臂自然下垂,接力棒与地面保持平行,握棒位置从掌心偏上调整至掌心中央。
这个转换动作采用“弧形轨迹”,避免因直线摆动导致的能量损耗,同时减少对身体平衡的影响。
他的脚掌蹬地时带着一种独特的节奏感,不是蛮力的爆发,而是脚掌与地面的精准贴合后,腿部肌肉顺着发力轨迹层层传导,从脚踝到膝盖再到髋部,形成一条完整的力链。
每一步落地都轻盈却扎实,仿佛脚下的塑胶跑道能稳稳承接住所有力量,再反推他向前疾驰。这种跑法带着日式短跑的典型特质,强调动作的连贯性与发力的经济性,没有夸张的摆臂,也没有大幅度的身体起伏,却能让速度在平稳中持续攀升。
这时候他们已经反超到了第三。
美国队因为盖伊和加特林的交接失误,又直接掉到了后面,当然加特林的硬跑动能力还是很强。
不能低估。
他稳住了一瞬间就开始重新超越。
饭塚翔太则借着交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