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5米时,他的速度已实现“跨越式提升”,原本与对手平齐的身位,此刻已悄悄领先小半个肩膀,爆发力的优势初步显现,为后续“猛冲”撕开了加速缺口。
进入25米,卡特的爆发力完全“无保留倾泻”。
核心前倾角度进一步增至40度,腰腹肌肉像“被拉满的弓弦”,死死锁住躯干姿态,不让爆发力冲击导致身体晃动。
头部微微低下,视线死死盯着前方赛道,呼吸压得极浅,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向前冲”上。
生理数据方面。
蹬地力度渐渐达到峰值。
脚掌与塑胶碰撞的“闷响”比20-25米更清晰,踝关节蹬伸时甚至能看到塑胶轻微凹陷,膝关节完全蹬伸至170度,大腿肌肉收缩到极致,后蹬腿的脚跟几乎要贴到臀部,每一次蹬地都像“用尽全力撞击地面”。
反作用力顺着核心直接推动身体向前,步长比20-25米增加近10厘米。
却依旧保持着极快的步频。
摆臂幅度达到极限,前摆时手臂能超过肩高,后摆时几乎贴到腰侧,手臂摆动的频率比蹬地稍快,像“用摆臂拖着身体往前跑”,每一次前摆都能轻轻“带”着躯干向前,进一步放大爆发力的效果。
到30米时,与身后普通选手的差距拉大到好几个身位,速度突破至加速区峰值。
虽因爆发力过猛导致躯干有轻微颤动,却完全被“向前冲”的劲压制。
整个加速过程像“一场爆发力的宣泄”,跑起来凶悍有力。
这简直就是。
2018年苏神的翻版。
甚至可以说是进化版。
而且在没有优化后程之前,在没有现在的硬实力之前,卡特的后程可要比苏神强不少。
那加在一起的话。
就是个大幅度的进步。
扫眼一看的话,就像是一个超级小钢炮。
在整个前30米,宛如要把地面都给摩擦起火。
迈克尔.罗杰斯这边,虽然前面的节奏肯定是不如卡特。
但是他也没有想要在这里和卡特硬拼的意思。
作为劳模,他可以说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选手都比过很多场。
自然知道这些选手特点的能力,自己在什么地方要避免和他们冲突。
15米。
罗杰斯关节“预协同”,打通加速路径。
20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