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在河东界……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此后,鱼跃龙门、鱼化龙逐渐明确指向科举。北宋中后期,传统摩羯纹退出纹饰舞台,龙首鲤身的“鱼化龙”或“鱼龙”纹饰以崭新的姿态登上舞台,就连进士宴席也被称为了“烧尾宴”。
而之前的魔蝎纹最早传承自鳄鱼图案的吻部被翻卷了起来,鱼鳍被扩大成了翅膀,又和中国的另一种神物“应龙”的图案结合了起来,直到明清成为了“应龙纹”的标准图案。
这种外来文化符号因为音译相近被结合起来,又被中国本土文化加以各种改造,最后又返回本土改造原生文化的例子,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45632695
二子从周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笔迹中文】 www.bjqige.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bjqige.net,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