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的有识之士,旧阶层没有被打破,这也就注定着改革会束手束脚,且不情不愿。
一个积极主动学习新制度,新思想,新技术,一个被动接触,二者的积极性完全不同。
这使得日本在1880年以前,就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建立了自己的纺织、水泥、玻璃、军工和造船等产业,同时大力修建铁路、电报和邮政系统。
而这些工作,同时期的远东帝国一直到19世纪末,都还在磨磨唧唧的推进。
接下来,从1880年到1905年,这对于两国的命运又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之前日本已经打好了基础,所以从八十年代起,日本的工业就进入了起飞阶段。
由日本政府主持的“殖产兴业”,让日本全社会看到了改革的成果,因此私人资本也开始不遗余力的开展工业的投资和生产工作。
到1905年以前,日本部分工业领域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并且钢铁,造船业,军工业,机械制造业等和战争潜力息息相关的基础工业突飞猛进。
外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外部环境也极为优越,重点是英国有意扶持日本,来平衡远东帝国,沙俄和美国这些国家。
而19世纪后期的英国,可不像现在衰落的厉害,正是春秋鼎盛的时候,包括当时英国的工业,都还能压制住德国等国家。
所以有了英国人的扶持后,日本可以顺利的引入各种当时世界最先进新技术和机械装备。
约德尔总司令说道:“日本本身就不是一个小国,其国土,人口放在欧洲也能混个大国地位。”
“所以在19世纪末,日本快速工业化后,它就已经注定会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远东帝国除了体量和资源优势以外,在其他几乎全部领域都被日本拉开了距离。”
“因此,日本在19世纪末击败远东帝国完全不奇怪。”
“更何况当时日本的目的也仅仅是击败远东帝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发动对远东帝国的全面战争。”
“以点破面,且是对着一个风烛残年的垂老帝国取得胜利,虽然让当时人感到惊讶,可事后总结起来,会发现这完全是符合逻辑的。”
“之后日本对沙俄的战争也是这个道理,而且沙俄的重心在欧洲,这样沙俄输掉战争也很合理。”
日本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两场战争,放在当时世界上,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不过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再看,完全就不觉得稀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