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工业确实比苏联更加发达,但是在军事工业上,二者的差距并不是很明显。
苏联同样能够生产坦克,火炮和飞机等作战装备,并且苏联还有资源上的优势。
因此恩斯特直接说道:“苏联的将领只要不犯糊涂,那他们和德国军队,是可以掰掰手腕的。”
弗里德里希皇储也是这么认为的,得益于情报部门汇总的信息,东非政府对德国和苏联军队的发展情况,不说一清二楚,也了解个七八成。
不管德国军队还是苏联军队,在他们所特有的国情下,发展都很优异,尽可能的把资源充分利用。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现在的世界主要工业强国,军事力量几乎都不容轻视。”
“即便英国和法国这种呈现颓势的老大帝国,在军队建设上也维持在及格线以上。”
“这也让如今世界局势充满了变数,帝国想在这种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氛围中拿到属于我们的战利品,也颇具挑战性。”
……
1937年12月14日。
太特省。
在这个赞比西河穿行而过的帝国省份,当下世界最大的单体土木工程项目依旧在稳健的建设中。
卡布拉巴萨水电站已经初具雏形,在七五期间,卡布拉巴萨水库就已经实现了对赞比西河的截流。
但是到了现在,这座水坝的建设工作已经没有完成,而赞比西河河水则经过单独建设的导流渠,向着下游的出海口东流而去。
太特省高官克里斯蒂亚诺站在卡布拉巴萨水库南侧的高地上,俯瞰着下方面积巨大的工地。
他的脚下,可以看到大量因为工程建设而被破坏的环境。
在白色的坝体和船闸建设区,工程车辆,器械和大量人员犹如蚂蚁搬家一样,有序的进行着复杂而又精细的工作。
在船闸和坝体周边,围绕搭建起巨大的框架将二者围在中间。
水坝西侧的赞比西河河面上,运输建材和物资的船只,静静的停靠着,工人用起重机将上面的材料吊装到卡车上,再送到工地的下方。
这些建材和物资,大多数都来自不远处的太特市,距离并不算远。
从克里斯蒂亚诺高官的视野里,就可以看到太特市隐约的轮廓,很有一股大城市的气象。
除了通过赞比西河将建材运到这里以外,也可以看到一条专门建设的公路,只不过在赞比西河可以通航的时候,建材和物资的运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