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虽然经历了严重的波折,但是工人和机器,厂房都还在,现在只要重新恢复南斯拉夫的羊毛供应,这件事就不难办到。
汉威斯市长直接说道:“所以接下来对于毛纺工业,市政府会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同时,我们也会尽可能的和王国请求补助,加快这个产业的恢复工作。”
“莫斯塔尔的肉类加工厂,也会受到一定的扶持。”
莫斯塔尔市的肉类加工企业,规模远不及毛纺织业,但之前也是莫斯塔尔市的一笔重要收入。
而且莫斯塔尔市的肉类销售和出口市场是比较宽泛的,达尔马提亚王国本身就是重要的猪羊肉消费地,毕竟达尔马提亚作为一个德意志国家,生活习惯本身就和德国,东非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并且因为移民的来源问题,达尔马提亚王国的猪肉消费比德国还要旺盛一些。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恢复肉类加工肯定还不值得莫斯塔尔市市长如此重视。
关于莫斯塔尔市的猪肉出口,这还是一个重要的外汇获取来源。
在奥匈帝国时代,莫斯塔尔市加工的猪肉是能够直接出口到东非和欧洲的德意志地区的。
而这个产业链的构成,首先是南斯拉夫人,也就是原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都有规模可观的养猪业。
即便到了今天,对于南斯拉夫这个农业国来说,养猪业都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在19世纪的时候,猪肉出口甚至占到了塞尔维亚出口份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以前奥匈帝国等国家甚至蔑称塞尔维亚是“猪倌王国”。
但是不管怎么样,南斯拉夫的猪肉出口都是现在南斯拉夫的重要收益来源。
曾经莫斯塔尔,就通过从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直接收购生猪,然后在本地屠宰和加工后,出售到德国,奥匈帝国和东非等国家。
其中,莫斯塔尔市在奥匈帝国时代,猪肉产品主要供应的就是东非市场。
自20世纪以来,东非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进口国。
虽然在世界的主要猪肉消费国里,远东帝国以四亿人口规模占据首位,但是远东帝国在这个时代的消费能力显然是无法和东非比较的。
而其他国家,比如德国,消费能力强,但是人口和东非相比又差距太大,因此也竞争不过东非。
除了旺盛的猪肉消费需求以外,东非本身养猪业的发展并不顺利,毕竟东非天然就不是一个很适合养殖业发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