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峥不是那种乖乖听教的人,面上显露,十分好懂,只差明写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听不听,大哥念经……
闫玉将头埋得低低的,作为一名出色的小弟,这个时候当个鹌鹑是最好的选择。
潘岱目露无奈之色。
因是最小的弟弟,母亲生他时艰难,襁褓时如小猫崽一般,家中万分宠溺,养成了一副要风得风的性子,不如他意便要闹,霸道不让人。
国公府家教甚严,独独为他破例,好在幼弟旁的不济,高门谱系背了个囫囵,又常在京中厮混,知晓轻重,分得清哪家能碰得,哪家莫招惹。
呃,倒是过于直白,凡不能惹他绕着走,至于其他撞到他头上的,确实收拾得狠了些,得了个跋扈的名声,成了京中有名的恶少。
这名声渐传到父亲耳中,才有了此次西出平叛,携幼子出征之行。
家中祖母、母亲好一番劝阻也没拦下父亲磨砺幼弟之心。
出京之后,挨打无数。
消息传回京中,祖母挂心,夜不安寝,母亲忧思,常挂泪痕。
哪曾想到,峰回路转。
自打幼弟与关州英王麾下闫小将军结识,于军中立足,功勋加身,一而再三,不但不再受罚,还罕见得了父亲夸赞,称他有识人之明。
喜得祖母与母亲连连去护国寺送添香油,言道是佛祖庇佑,峥儿有福运,逢凶化吉,遇事得祥贵相助。
京中又盛传闫小将军乃天降将星,力逾常人。
高门之间,联络有亲,常相宴饮。
也是潘峥每逢家信,必要显摆一下他新认的小弟之故。
什么与英王有救命之恩,蛮贼死在其刀下无数,能止蛮儿啼哭,三箭射杀反王,万军丛中一人一刀杀进杀出救英王世子于水火……
这闫小将军怕是不知,她人未至京中,京中便已传遍她的名字。
……
城门处,传旨太监已在候着。
见人到,便宣了旨意,命潘峥带兵回西山大营休整。
小安营的兵马,加上潘峥自带的人,大几千的强兵,肯定是进不了城的。
潘峥在与兄长做最后的交接。
闫玉看到了她干爷。
和那传旨的太监站在一处。
“干爷!您来啦!”小胖子乐颠颠的跑过去,崭新的亮银盔甲包裹住她肉乎乎的小圆身子,看起来墩墩的,瞧着就壮实。
圆圆的小脸蛋,白里透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