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遣人至江南各府,探士林学风先铺文心,设三地比文之约,引出江南才俊于国子监设‘观政讲坛’,由沈昊主持,太子偶尔亲听,引士子之心于一线;三,设‘新政三问’,广招文议,所提建策之中,择一二施行于西北边地,让士林知太子非纸上谈兵。”
朱标神情震动,连连称善:“三策环环相扣,声势成矣。”
京师,国子监讲坛。
沈昊身着青衣,坐于堂前,一手执卷,一手按案,面前坐满诸院才俊。讲坛题名为《观政三问》,三问之题乃太子亲拟,分为:
一问:如何以文理国?
二问:文臣可否持兵以战?
三问:太子之志,是否应先平朝党,再谈治世?
三问甫出,便震动士林。沈昊主讲第一问,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折服无数士子。
而其下方,一名年轻士子低声对身旁之人道:“听说这三问之后,太子将设‘士问大比’,三院争锋,得胜者可直入六部幕府。”
“莫非太子真要以士林之才,破旧贵之网?”
“此风若起,恐朝局大变。”
“变则变矣,如今之局,不变即死。”
台上沈昊目光沉定,正讲至:“天下安危,不在朝中老成持重之臣,而在新志之士能否应变图强。”
他字字铿锵,声音未落,忽有一名书院弟子起身,拱手而问:“沈大人可知,如此用士,得罪者多,胜者寡?若太子失败,你又将归于何处?”
全堂顿静。
沈昊缓缓起身,神色冷静如水。
“我曾畏名,畏流言,畏身后之骂名;但自入太子门下,已无退路。”
他走下讲坛,走至那名弟子面前,字字分明:
“若太子败,我亦败;若太子兴,我将与之共兴。”
“你,敢否与我同走此路?”
四座无言,惟有风声拂帘。
夜风清凉,京中香花渐落,已入初夏。
太子府西阁内灯火犹明,檐下白纱灯缓缓摇曳,映出一人影清瘦挺拔。
沈昊静坐案前,笔走龙蛇,将今日《观政三问》最后一问补注详解。
案几之上,灯影斜照,一枚青铜小印悄然摆在纸边——是太子亲赐之“文议监印”,象征着在士林中他所代表的地位。
他手中微顿,眼神掠过窗外庭中修竹,不由轻叹。
“若太子败,我亦败……这句话,说得倒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