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跨步入内,眉头紧锁,似带着不安:“皇叔,赵光远的态度如何?他是否会改变立场?”
朱瀚看着朱标,淡淡道:“他心中已乱,但未到投诚之时,他需要看到更大的压力。我们不急,慢慢让他明白,站错队的代价有多大。”
朱标迟疑片刻:“若赵家继续犹豫,朝中的观望之人怕会更加动摇。”
朱瀚忽而坐下,指了指对面的座位:“标儿,坐。我有一策,可让他们不得不表态。”
朱标疑惑地坐下:“皇叔请说。”
朱瀚目光如刀,缓缓道:“我们先挑选几个看似忠顺、实则暗通赵家的官员,在朝堂上让他们自乱阵脚。方法很简单——设一道试题,让他们无法两面讨好。”
朱标眼神一亮:“试题?皇叔是想用朝堂上的一桩公案做引子?”
朱瀚点头:“不错。明日朝会,借由我掌管的巡察权,我会当众揭发京畿一地的官吏贪腐,点名要求几位大臣表态支持处置还是宽恕。若赵光远等人仍抱侥幸,必会站错边。等他们露出真面目,再一网打尽。”
朱标若有所思:“但若他们临场察觉,可能会装糊涂,避而不答。”
朱瀚嘴角勾起一抹冷意:“所以要选一个他们以为安全的人下手,比如——你明日朝会时提名赵光远亲信的县丞,让他当众交代是否截留赋税。到时赵光远想保,也不能当众保。进退维谷之时,才会显露真意。”
朱标眼中闪过赞叹:“皇叔高明!这样既是问政,又是试心。”
翌日,紫宸殿上,百官齐聚。
朱元璋端坐龙椅,神色威严。
朱瀚与朱标立于殿前,朱标先行一步,朗声道:“启奏父皇,昨日我与皇叔巡察京畿,发现京南县赋税严重流失,百姓疾苦。现已查明,县丞赵益与府衙数人私吞赋银。此事证据确凿,不敢隐瞒,请父皇明断。”
朱元璋目光如炬:“赵益何在?”
御林军押上一名脸色苍白的中年官吏。
赵益跪在殿上,声音发抖:“陛下恕罪,小人一时糊涂,是府衙上头逼迫,小人不得已才……”
朱标适时转向群臣,语气铿锵:“赵益不过一介小吏,他口中的‘上头’,究竟是何人?本宫要今日便问个清楚。赵光远大人,你位居京畿巡抚之要职,辖地官吏出此丑闻,你可知情?”
赵光远心头一震,脸色微变。他缓缓起身拱手:“太子殿下,京畿之地官吏繁杂,老臣虽力求尽职,但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