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护卫下,突围而出,逃回北门楼去了。
…………
回到北门楼的高一功心中焦急,虽然派了苟十五带三千步贼前去增援,可从刚才遇袭的情形来判断,东面仍是十分危急,恐怕已经有大队官军进了朱仙镇。
但高一功现在心里想的并不是突围出去,而是要将进来的官军杀退,稳稳守住朱仙镇——主要是给闯王守住这里仅存的军资粮饷。
所以,高一功当机立断,马上派人传讯给其他三路,要他们各抽调一千五百人马,前来增援北门这边的防守。
同时,派人前去将朱仙镇里的两万多厮养和饥民组织起来,全都逼到北门东边去,让他们充当人肉沙包来拖延官军,以使其他三路的援兵有时间调派过来。
朱仙镇原本是不太大的,但随着贸易繁荣起来之后,朱仙镇的规模也在随之不断扩大。
先是在镇子周边建造的许多货栈,逐渐被纳入到了镇子的里面,接着就是商铺的增加也扩大了朱仙镇的规模。
现在的朱仙镇别看只是一处商埠,但却已比一般的小县城规模大了许多,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向河道那边扩张,没有将那几处繁华的码头纳入到城镇里面来。
这当然也有安全方面的考虑了。
毕竟镇子里那许多商铺、货栈、居民的安全,才是首先要考虑的第一要务,而如果将码头纳入到镇子里,势必无法修砌寨墙加以防护,而贼人却可以从码头侵入。
虽然像现在这般模样,即使修砌了坚固结实的寨墙,那又能如何呢?
还不是被丁启睿、左良玉的官军,以及闯王的贼军轻松侵入镇子里么?
可凡事都有例外,试问一下,整个大明朝像丁启睿、左良玉这般规模的官军,像闯王大军这般规模的贼寇,又有几座州府,甚至是省城可以阻挡呢?
所以说朱仙镇的寨墙,防的并不是左良玉、闯王这样的大军,而是地方上的那些豪强和土贼罢了。
正是朱仙镇的规模很大,四面防守就十分倚仗兵力充裕,毕竟防守不像进攻,不能自己选择战场,而是要看进攻方选择的主攻地点在何处。
这也正是防守方的劣势所在,需要防守的地方越大,消耗的兵力也就越多,处处要留人,处处要设防,不敢有一处疏忽。
高一功拥有四万大军,却也有着一个规模庞大的集镇需要防守,四面受敌之下,兵力马上就分散开了,具体到每一处防守点位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人马了。
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