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说道:“吏部,会同礼部,议一个章程出来。永宁伯改为世爵,封妻荫子。”
郑三俊、吴牲忙起身接旨。
“哦。对了。”崇祯皇帝似乎想起一事:“朕,听闻张诚还有一位平妻,这回也封她一个诰命吧。还有前线有功将士的封赏,你们也先出个章程,发给张诚,让他报名单上来。”
“臣,领旨。”
首辅陈演见皇上话已说完,忙在一旁轻声提醒道:“皇上,御史们弹劾永宁伯一事,臣以为当选派一位朝臣,亲往河南查访。若属实,该罚则罚;若不属实,亦当为永宁伯正名,使其免遭构陷之罪,方可安心在前线剿贼。”
“你说,派谁去?”
“非重臣不能服众,臣以为当从督察院选一位既能服众,又刚正不阿之重臣,前往河南调查,最为稳妥。”
崇祯皇帝默思片刻,开口道:“王德化,速去传旨,着都御史李邦华前往河南查访有关弹劾张诚诸般事迹。”
王德化忙小步走上前来,轻声道:“奴才领旨。”
崇祯皇帝似乎有些乏累,看着下面的各位大臣,问道:“你等还有何事要奏?若无大事,便退下吧。”
陈演等人纷纷谢恩退出,而方岳贡却是被郑三俊扶着退出乾清宫的。
…………
对于给永宁伯的封赏,崇祯皇帝已经定下了基调,吏部与礼部只是就具体内容进行磋商,不到三日功夫便即议定,报进宫里用了大印后,立刻由快马发出。
这里面还有对于前线将士的封赏,只有一个草案,还需永宁伯确认之后,报送上来有功人员名单,才好一个个填坑。
反观都御史李邦华那一边,就复杂多了。
按照他的意思——自己一个人前去就是了。
可周围的其他人却不是那么想的,他们巴不得多塞些自己人进去,这样才好靠着人多力量大来给张诚定罪。
最终,在反复磋商了十余日后,一个像模像样的中原调查团终于成型了。
都察院都御史李邦华为团长,大理寺卿凌义渠为副团长,而团员则是御史喻上猷、兵部职方司主事王调鼎、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马嘉植等十余位朝官组成。
同时,崇祯皇帝还特命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率领一百人马,随行护卫调查团的安全事宜,而司礼秉笔太监李凤翔,也被崇祯皇帝派在调查团中充作随行人员。
李若琏和李凤翔二人,虽然是崇祯皇帝亲自指派,但在名义上却都是随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