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密奏,就算没有内容了,也会编造一些探马遭遇战,用以哄崇祯皇帝开心。
永宁伯张诚甚至会将这场遭遇战的具体过程和细节,都事无巨细地描述出来,仿佛一段精彩的评书话本一般。
直教崇祯皇帝看得欲罢不能,有时候甚至会连着看三遍五遍,简直是爱不释手,恨不得亲临其境,体验一把阵前杀敌的痛快。
而当永宁伯向他汇报一些危险来临的内容时,崇祯皇帝更是夜不能寐,时刻担忧着永宁伯大军的安危,甚至因此而做了许多噩梦。
至此,张诚的愿望便算是彻底达成了。
崇祯皇帝终于成为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粉丝,甚至是天字一号大粉丝!
也正是永宁伯如此频繁的奏报,虽说有些内容显得琐碎了些,可在崇祯皇帝看来,这样却更显得永宁伯对自己的忠诚,已经到了没有一点隐藏的地步。
而且张诚还会在奏报中给崇祯皇帝埋坑……
他经常性地在奏报中,就一些琐碎小事请示崇祯皇帝的态度,每当崇祯皇帝有意见传达过来后,张诚都会在几日后回报,已按皇上的旨意处置,效果很理想。
而在实际上,他甚至都没有按崇祯皇帝的意思办,更有甚者连他请示皇上处置意见的那个事儿,都是不存在的。
但是,张诚的这番所作所为,既满足了崇祯皇帝的好奇心,更满足了崇祯皇帝的指挥欲,给崇祯皇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现在的崇祯皇帝,简直已经将永宁伯张诚视为知己,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了!
而今,眼看着河南的形势一片大好,张诚更是一日一报起来,将勇毅军进兵的方向,收复了哪处州县,都一一汇报给了崇祯皇帝。
有的时候实在没有东西可写,便会在小作文里写一些地方招抚逃散百姓的事儿,比如百姓们对皇上放赈的感激等等。
而对于军屯的事儿,自然更是永宁伯向皇上汇报的重中之重。
比如,河南、尤其是开封府境内,那些富户只知自己逃难,完全不管百姓死活,更为可气的还是宁可田地撂荒,也不愿低价租给百姓耕种。
可军屯就不一样了,招抚回来的逃散百姓要有地可种,才会在地方上安定下来,那些被闯逆裹挟的饥民,更是如此。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田地如果撂荒了,那还不如给百姓们耕种,至少可以将人绑在田地上,不至于使其成为逆贼的兵源。
这样看来,那些地主富户宁可田地撂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