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行禁止,这样的官军,怕是只有永宁伯的勇毅军了。”
吉珪叹息了一声,又道:“就说今日拔营去宁陵的那支骑兵,别看才不到千人的规模,可依我看来咱们出五千的骑兵,都未必能杀得过。”
罗汝才不语,只是拿手摸着下巴,良久后,才问道:“啥时辰啦,永宁伯咋还没到哩?”
“快了,刚才有探马来报,永宁伯的队伍已到十里外了。”
…………
“袁公,你瞧他们那耀武扬威的样子,真是不明白,永宁伯为何要招抚他等?”
被称为袁公的人,是一位看上去四十来岁模样的中年人,五绺长髯,相貌俊伟,颇有威仪,似乎这是几人中的为首者。
“罗汝才虽曾为贼,然国朝多难,其若能幡然悔悟,不惟国朝之幸,我等不可小看于他。”
刚才说话之人讪讪笑着,显是有些脸红,不由辩解道:“我只是觉得罗汝才此人,反复无常,恐永宁伯一世英名,会毁于其手啊。”
这位被称为“袁公”的中年人,正是已故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袁可立的儿子,名唤袁枢,字伯应,号环中,河南睢州人。
其父亲袁可立,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为“四朝元老”之臣,诰“五世恩荣”之赏。
而袁枢也正是以其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荫官户部郎中入仕,后来因丁父忧,而辞官归家为父守孝至今。
崇祯八年时,袁枢正在睢州为父亲守孝,遭遇从归德府败退下来的闯贼李自成军攻城,睢阳卫的几千卫所军完全不堪一击,才一接触就全军覆没。
当时是袁枢破家散财两千金,招募城中乡勇,守城杀敌,他亲自擐甲登陴,倡先固守,奋力与贼军厮杀战斗了七个昼夜,至目生疮痏,方才击退贼军,使睢州城中百姓得以保全。
还有在崇祯十一年的时候,建奴大举入侵,深入山东劫掠,大明官将多有畏缩,惟袁枢不避死难,以户部郎中职督饷于辽左军前,解朝廷庚癸之忧。
而且,他也一向秉持“先御流寇,再御边虏”的思想,这一点很得永宁伯张诚的认可!
正是在思想上的统一认识,永宁伯才上书奏请皇上,特命袁枢为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守大梁道,治所就在睢州城中,以其父故袁尚书府第开府治事。
永宁伯的本意是想借袁枢的威望来压制地方,同时也想借助袁枢加强对罗汝才的掌控,既以袁枢管制地方政事,再以罗汝才为睢州卫指挥使,专司卫所军屯、练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