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包”爆料救护车的短视频,他随手划到后台,指尖在“浩宇科技2025春季产品排期表”上点了点:“铰链寿命测试已经突破30万次,AI芯片的能效比优化到2.8TOPS/W,比原计划提前两周。”话音未落,茶水间传来玻璃器皿碰撞的轻响,行政主管端着托盘走进来,瓷杯里的普洱正腾起热气——这是吴浩偏爱的茶品,而他的办公椅此刻空着,椅背上搭着深灰色的羊绒外套,袖口还沾着昨夜加班时不小心蹭到的白板笔痕迹。
在外界猜测吴浩“身体抱恙”的两个月里,浩宇科技36层的高管办公室区却保持着一种近乎军事化的秩序。财务总监的电脑屏幕上,医疗AI领域的投资项目书与汽车电子事业部的招聘进度表分屏显示,右下角的股价走势图被最小化,仿佛只是无关紧要的背景音。当“星环数码”紧急提前折迭屏发布会的消息传来时,市场部副总监只是在内部沟通群里发了个“收到”的表情,转而继续核对春季发布会的AR投影方案——那套方案里藏着浩宇与某影视巨头合作开发的全息观影技术,正是“科技吃瓜社”误打误撞猜中的跨界项目,只是时间点被舆论场延后了三个月。
最具反差感的是供应链管理部。当“晶屏光电”为订单减少焦虑时,浩宇的采购主管正与三家备用屏幕供应商视频会议,笔记本上记着两行关键数据:“京东方柔性屏良率提升至92%,维信诺折迭屏成本下降18%”。他们面前的电子屏上,“弹性供应计划”的进度条已拉至85%,那些被外界解读为“订单缩水”的数字,实则是浩宇为春季发布会做的供应链战略储备——将原本集中在一家的订单分散给三家,既能压低成本,又能规避单一供应商风险,这是吴浩在内部会议上亲自敲定的“双轨制”策略。
下午三点十七分,电梯门打开的轻响打破了研发中心的键盘声。吴浩手里拎着棕色纸袋,里面是给团队带的现磨咖啡,羊绒外套换成了浩宇科技标志性的深灰色工服,左胸口的员工牌在灯光下闪着微光。他路过陈峰的工位时,顺手将一杯美式放在显示器旁:“铰链测试数据我看了,把30万次的疲劳测试报告发我,今晚开会用。”语气里听不出任何被舆论裹挟的疲惫,仿佛过去两个月的猜测从未存在。
“老板,外面都在猜咱们……”陈峰的话没说完,就被吴浩抬手打断。他拆开咖啡杯的封盖,热气氤氲中露出笑意:“‘硅基瞭望塔’说咱们技术断档,可他们不知道咱们把AI芯片的NPU核心从4核扩到了8核;‘资本放大镜’猜战略转移,却没看到汽车电子事业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