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返回前一天,指挥大厅举行了最后的任务部署会。吴浩站在主屏幕前,身后是返回流程的时间轴:“明天0点,猕猴进入返回舱,关闭舱门;1点,返回舱与科考站分离,启动推进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3点,调整返回角度,准备进入大气层;10点,着陆场搜救团队待命;12点,预计着陆。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不仅关系到两只猕猴的安全,更关系到未来载人返回任务的成败。”
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指挥大厅里依旧灯火通明。工作人员们各司其职,有的在检查返回舱的推进系统,有的在核对着陆场的气象数据,有的在最后一次确认猕猴的生理指标。吴浩走到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的星空,仿佛能看到38万公里外的返回舱正静静等待着归途。
主屏幕上,“星尘”和“云絮”已在返回舱内入睡,呼吸均匀,身体随着返回舱的轻微震动缓缓起伏。吴浩知道,再过几个小时,它们将踏上返回地球的旅程,而这场历时80天的月球动物试验任务,也将迎来最终的考验。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指挥席,指尖在触控屏上轻轻敲击,调出返回流程的最后一遍核查清单——每一个参数、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精准无误。
归途的钟声,即将敲响。
驻留第80天凌晨0点,指挥大厅的主屏幕亮起刺眼的红色倒计时——“00:00:00,猕猴转移程序启动!”。科考站生活舱的绿色引导灯再次亮起,蜿蜒通向返回舱舱门,“星尘”率先起身,顺着灯光小步快跑,爪子踩在防滑垫上发出轻微的“哒哒”声;“云絮”稍显犹豫,在生物监测工程师通过舱内扬声器播放的鸟鸣声引导下,也紧随其后钻进了返回舱。
“猕猴已全部进入返回舱,舱门开始关闭!”机械师的汇报声打破寂静。主屏幕上,返回舱的圆形舱门缓缓合拢,舱内摄像头捕捉到“星尘”正趴在舷窗边,盯着逐渐远去的科考站,而“云絮”则蜷缩在座椅上,爪子紧紧抱着之前的橡胶玩具。“舱门密封完成,压力检测正常,氧气供应切换至返回舱自主系统!”
吴浩俯身盯着触控屏上的舱压曲线,从101.3kPa缓慢升至102kPa,确保没有泄漏:“确认返回舱与科考站的能源接口断开,避免分离时产生电弧。”
“能源接口已断开,推进系统预热完成,推力校准至100%!”推进岗位回应。
凌晨1点整,广播声骤然拔高:“返回舱与科考站分离!3,2,1,启动推进器!”主屏幕左侧,返回舱底部的4个小型推进器同时喷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