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建立了大规模的培养体系,生态工程师们则在月面开辟了专门的转化试验区,将“氦-3转化菌”接种到月壤中,测试其在自然环境下的转化效率。
林峰和李锐则忙着基地的整体运营和安全保障。他们完善了基地的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了多次月尘暴和设备故障演练;优化了能源分配方案,确保科研和生活用电的稳定供应;还建立了与地球的常态化通讯机制,实现了高清视频通话和大数据传输。
这天,基地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首批小麦成熟收割。农业种植区里,金黄色的麦浪在人工调节的气流中轻轻晃动,生态工程师们穿着无菌工作服,小心翼翼地收割着麦穗。“首批小麦的产量达到了每平方米3.5公斤,接近地球的种植水平。”张敏拿着产量记录仪,兴奋地汇报,“而且营养成分检测显示,蛋白质含量比地球种植的小麦高出12%,这得益于月壤中的矿物质和微生物的作用。”
收割后的小麦被送往食品加工舱,经过脱粒、研磨,变成了雪白的面粉。晚餐时,基地的餐厅里弥漫着麦香,厨师用新收获的面粉制作了馒头和面条,配上生态舱种植的蔬菜和肉类替代品,一顿丰盛的“月球本土晚餐”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
“这是我吃过最有意义的一顿饭。”周明远咬了一口馒头,脸上满是感慨,“从无到有,我们在月球上种出了粮食,这是人类太空探索的又一个里程碑。”
林峰看着餐厅里欢声笑语的人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拿起一杯用月球水冰冲泡的茶,轻轻抿了一口。茶水的清香中,带着一丝淡淡的矿物质味,那是月球独有的味道。
“地面指挥中心发来贺电,祝贺月球基地首批作物丰收和氦-3转化菌的重大发现。”通讯器里传来指挥中心的声音,“同时通知,月球基地二期工程的规划已经批准,将重点建设氦-3开采基地和深空探测发射场,预计半年后启动发射。”
餐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期待。林峰站起身,走到餐厅中央的全息投影前,调出月球基地的未来规划图:“各位同仁,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在月球上建起了家园,种出了粮食,发现了清洁能源。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要在这里建设更庞大的基地,开展更深入的科学研究,让月球成为人类迈向深空的起点。”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窗外的月面上。夜幕已经降临,基地的灯光如同繁星,照亮了灰色的月壤。远处的知海环形山在地球的光芒下,泛着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