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伸入仪器接口。
“让我来。”李锐接过清理刷,刷头是特制的碳纤维材质,柔软却坚韧。他小心翼翼地将刷头伸入传感器接口,轻轻转动,灰色的月尘如同细沙般簌簌落下。“这种监测仪的探头很精密,月尘进去后不仅会遮挡信号,还可能磨损光学镜片。”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以后清理时要顺着接口螺纹方向,力度控制在0.5N以内,记住了吗?”
苏晓宇点头如捣蒜,眼神里满是敬佩:“记住了李队!上次培训时您讲过,我还是太紧张了。”
林峰则在检查散热系统,他用红外测温仪对准舱壁,屏幕上显示局部温度已达35℃。“散热片的涂层磨损严重,月尘附着后影响了热交换效率。”他伸手触摸舱壁,冰凉的金属触感中带着一丝温热,“陈玥那边有没有备用的生物膜?用硅基耐受菌的代谢产物涂在散热片上,既能防月尘,又能增强散热。”
“我已经联系陈博士了,她正在实验室调配生物膜,估计20分钟后到。”李锐清理完传感器,重新启动监测仪,屏幕上很快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紫色荧光点——那是“氦-3转化菌”在活跃的信号,“菌群活性正常,转化率开始回升了,现在30.2%。”
苏晓宇松了口气,擦了擦额角的汗:“太好了!刚才吓死我了,还以为菌群失活了。”
“月球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掉以轻心。”林峰拍了拍他的肩膀,“月尘、温差、辐射,这些在地球上微不足道的因素,在这里都可能引发大问题。但也正是这些挑战,才让探索有了意义。”
此时,陈玥推着装有生物膜的恒温箱匆匆赶来。她穿着白大褂,头发用发夹整齐束起,脸上带着熬夜后的倦意,眼神却依旧明亮。“这是改良后的生物膜,加入了月尘抗氧化酶的提取物,粘附力比之前强30%,能在-20℃到50℃的范围内保持稳定性。”她打开恒温箱,里面是几罐乳白色的凝胶状物质,散发着淡淡的海藻味,“直接涂在散热片表面,它会自动形成一层2毫米厚的薄膜,既能隔绝月尘,又能通过微生物代谢调节局部温度。”
技术人员们立刻行动起来,用特制的刮板将生物膜均匀涂抹在散热片上。乳白色的薄膜接触到金属表面后,迅速变得透明,如同一层隐形的防护衣。陈玥盯着监测屏,看着转化舱的温度缓缓下降:“菌群对温度很敏感,30℃是最适生长温度,超过35℃就会进入休眠状态。这次幸好发现得早,不然损失就大了。”
就在这时,基地的应急警报突然响起,红色的警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