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场战争之中,地利就算是再重要,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因素,没有粮食支撑的话,那也是万万不能的。
没有良好的地理条件,依旧可以打这一仗,但如果没有粮食的话,怎么打这一仗?
没有半岛南部的话,他们李唐的持久作战能力,将会被直接腰折。
然而,这一战,对于李世民来说,无疑是极具考验的一战。
李唐全国也才二十万兵马,而且还损失了四万,也就是说,如今满打满算,也就十六万了。
但是,大晋呢?
他们光是在南线,水陆大军加起来,就已经接近他们李唐全国总兵力了。
可是,他们李唐却不可能将所有的兵力都用在南线上!北线同样是他们防范的一个重要地区,薛仁贵和李牧的那二十万兵马可不是吃素的。
至于大晋一方,戚继光和韩信打的非常的稳。
韩信非常擅长少打多,世人只记得他赅下之战以数倍的兵力围攻项羽,但却忘记了在此之前,他都是应付别人数倍兵力的围攻。
以少打多的时候,韩信自然是各种计谋频出,不断的秀自己的操作。
但在优势局,多打少的情况之下,那韩信更加是步步为营,将智计与稳重相结合,不给对手有翻盘的可能。
可以说,韩信就是一个陈庆之和一个王翦的结合体。少打多的时候,他就是陈庆之,可多打少的时候,他同样可以像王翦那样,直接锁定胜率。
如今,对于韩信来说,刚好就是一个优势局。
因此,他打的非常的稳。
恰好,不管是作为主将的戚继光,又或者是作为军师的张良,也同样稳重的很。
故而,戚继光和韩信两个人,一个人主持水师,一个人主持步骑大军,水陆相互策应,一点点的蚕食李唐的土地。
李世民要是敢主动和他们决战,那他就来。但是,戚继光和韩信也不会多此一举的为了吸引李世民出来决战而主动露出什么破绽。
少打多和多打少的打法,那是截然不同的。
戚继光、韩信、张良他们仨个人的打法很简单,那就是一步步没有任何意外的将半岛南部的土地拿下,将李世民逼迫到半岛北部。
哪怕是李世民不和他们打,对方保存了自己的兵力也无所谓。
没有了半岛南部这个粮食产区的话,仅有北部的他,支撑不了多久的。
如果李世民去年冬天的时候没有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