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年至五旬的房玄龄须发皆张,怒声道,“再优厚的条件,也改变不了这是数十万乃至百万青壮,离乡背井,在穷山恶水间搏命的事实!”
“疫病是钱粮能完全防住的吗?工期一延再延,耗费如流水,国库能支撑多久?景略!孔明!此乃以万民膏血,博一己之功业!”
“陛下!老臣今日拼着这顶乌纱不要,也要死谏!此河若开,必致天下怨声载道,国本动摇!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他激动得浑身颤抖,竟直挺挺地跪了下去,以头触地,发出沉闷的响声。
“陛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
“已经打了这么多年仗,百姓已经够苦了,北方还有元蒙未平,民力不是这么用的,怎么也要让国家适当的歇一歇呀!”同样作为六部尚书之一的刑部尚书狄仁杰也是慷慨激昂道。
在六部尚书之中,王猛和诸葛亮他们算是年轻的,年纪最大的就是狄仁杰了。
如今的国家终于一统,其实狄仁杰本来都有了致仕的想法了。
毕竟,他们这些人一直霸占着这个六部尚书的位置不放,其实也是挡了下面很多人的路。
也就是出于开发南方以及控制东南亚的需要,如今二都并行,在南方另设了一套班子,释放了一部分位置。
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想往北方重要朝廷奔。毕竟,这里才是真正的政治中枢,全国政令的发出地。
南方的朝廷虽然也号称是中央朝廷,可始终是要听从北方朝廷的。
他都六十的年纪了,也该给下面的人让位了。
本就打定主意退休的他,有些事情其实可以无视的。但是,狄仁杰到底不是那种对于朝廷和百姓不负责任的。
朝堂之上,站在顶端的人其实也就那么几个。
六部尚书,再加上督察院的两个都御史。
代替了前往南方管仲,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张居正暂时并没有开口,而兵部侍郎李靖向来是保持中立,至于都察院的另一位都御史韦孝宽虽然也会尽到自己御史的责任,但却更多的倾向于军事方面,而非政事。
剩下的五个人里面,已经有三个表示了明确的反对,故而,这个时候,大殿内瞬间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龙椅上的皇帝李翔身上。
李翔沉默着,他看到了诸葛亮眼中的蓝图,李纲脸上的急切,王猛权衡的智慧,狄仁杰的忧虑,更看到了房玄龄那已经开始灰白的头发下,几乎要撞碎金砖的决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