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的权力膨胀到无法遏制的程度。
在南京朝廷之中,如今最大的事情也就只有两件事。
一来,那就是南方的发展以及统治问题,这里南方的发展指的是整个长江以南,不仅仅只有扬州,更包括交州,南州乃至于琼州。
而管仲在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情,那就是大修道路。
发展程度较低,比较偏僻的交、琼、南三州,在交通上和扬、荆、益进行联通。
只有完善了交通之后,才能够说是加强统治,才能够追求下一步的发展。
交州还好,项朱两家其实先后已经打过一定的基础了,就连南州,时任工部侍郎的姚崇也亲自为了后来的南方之战在这里花费了三年时间修了三条大道。
只不过,相比整体的发展,这三条道路是不够的。
毕竟,这三条道路只是主要的干道。
一个地区想要真正的得到彻底的开发,实现真正的发展,光有三条干道是不够的,需要密密麻麻的交通网络,将这个地区真正覆盖起来。
道路的修建,是接下来几年都需要重点完成的工程。
工部那边在完成实地测绘之后,六部进行商议,将整体的任务已经拆块并下分到各县为单位,之后进行一个总体的链接即可。
二来,那就是南征贵霜一事了。
对于此次南征,朝廷内部自然也不是统一意见的,上下非议颇多,毕竟,劳师远征也就算了,就算是能够打下来,但之后控制起来,又是一个大问题。
倒是没有人怀疑能不能够打下来!
三个大帝国同时向一个衰落的帝国动手,除非有奇迹发生,这个衰落的帝国才能够活下来。
话说,这贵霜能够和周围三个帝国全部都招惹上,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出来的。
而不少人甚至议论,皇帝好大喜功。
不过,下面的议论再多,却不能改变朝廷大兵决定南征的事实,前方作战,后方支持,各项工作都是有序地进行。
舆论,对于皇帝李翔而言,无足轻重,基本他也不加理会。
毕竟,到如今敢于犯颜直谏的官员,越来越少了,倒是有一些通过诗文来表达自己看法的人,也只能等待后世的人去解读了。
相比之下,最受影响,更觉压力的,只有一人,管仲。
他是南京朝廷的六部尚书之首,这一次出兵的后勤,必须得有他一力主持,其余六部辅助。
这种大规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