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如何,李爱国并不在意。
想到这里,李爱国挠挠头疑惑道:“这么多配件,为什么不能统一标准呢?”
“我不懂航空生产,只是我觉得像那些通用零件,要是能有统一的锻造、热处理和加工工艺标准,不管在哪家厂生产,尺寸精度、材料性能都一样,装机时直接就能用,不用再逐件调试,质量也有保障啊。
就好像同样是螺栓,我们铁道上已经建立统一的标准,无论是爱国型蒸汽机还是大前进上,螺丝都是一样的,可以提高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苏总还在仔细琢磨李爱国的几句话,滕领导就点头道:“爱国搞的铁道统一标准确实不错,大连机车厂和长辛店机车厂反馈很好,各个机务段整备车间的评价也都很高。”
“爱国,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也有过考虑,只是航空设备比较复杂。
比如航空发动机,配件太多了,如何标准化还没有琢磨透,你还有什么想法?”
航空大领导也来了兴趣。
李爱国谦逊的笑了笑:“嘿嘿,我也只是一家之言,要是讲得不对,各位领导别在意。”
“像发动机这种复杂系统,零件成千上万,光有单个零件的工艺标准还不够。
是不是可以搞‘模块化工艺设计’,把发动机分成几个大模块,每个模块制定统一的装配工艺和接口标准。
这样不同厂家可以分工生产模块,最后总装时直接对接,既能提高生产速度,也方便后续维修更换。”
苏总问道:“那不同厂家的设备精度、工人水平不一样,强行统一工艺,能保证都达标吗?
还有老生产线改造起来成本也不低啊。”
李爱国回答很快:“第一,标准得接地气,不能拍脑袋定。
要组织专家去先进厂家调研,把成熟的工艺提炼出来,再结合各厂实际情况调整,形成‘基础标准+弹性细则’的模式。
比如核心尺寸公差必须统一,但加工设备可以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自主选择。”
“第二,建立工艺认证和培训机制。
厂家按标准改造后,由部里派专家组验收认证,合格了才能接定单。
同时定期组织工人和技术员培训,把标准吃透。
至于改造成本,短期看是高了,但长期下来,废品率降了、返工少了、维护方便了,省的钱可比投入的多。”
然后,李爱国还拿自己举了个例子。
“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