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分析,排除中毒致死的可能。”
“张老师,这些出血点会不会是窒息造成的?”林晓凑近观察,“死者手腕有勒痕,会不会是捆绑后导致的机械性窒息?”
“目前不能确定。”张凯的目光落在死者的气管上,“气管黏膜完整,无充血水肿,也没有异物堵塞,不符合典型的机械性窒息表现。这些心肌出血点可能是应激反应造成的,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需要结合病理检查结果。”
腹腔解剖同样细致,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但大体结构完整。张凯重点检查了胃内容物,发现胃内有少量未消化的米饭、青菜和啤酒成分,食物糜呈半流质状。“胃内容物排空程度约50%,结合食物种类的消化速度,死亡时间应该是在末次进食后2-3小时。”他将胃内容物全部提取,“送去做毒物筛查,同时分析食物成分,看看能不能找到死者生前最后一餐的进食地点。”
在检查肠道时,张凯发现了一个异常情况:死者的回肠末端有一处0.3cm的黏膜溃疡,溃疡周围有充血。“这处溃疡不是新鲜损伤,是陈旧性病变,可能是慢性肠炎导致的,和死亡原因无关。”他记录下病变位置,“但可以作为死者的生理特征,和失踪人口信息交叉验证。”
骨骼检查是尸检的重要环节,张凯用骨膜剥离器分离死者颅骨表面的软组织,暴露颅骨。“颅骨完整,无骨折线,排除颅脑损伤致死。”他又检查了四肢骨骼,“长骨无骨折,关节无脱位,符合生前活动正常的状态。”随后提取了死者的耻骨联合,“通过耻骨联合面的形态变化判断年龄,结果和35岁一致,进一步确认死者身份。”
解剖进行到清晨六点,东方泛起鱼肚白,张凯和林晓已经完成了主要的解剖操作,正在进行组织取样和标本固定。解剖台上的标本瓶整齐排列,分别装着心、肝、脾、肾等器官组织,以及血液、胃内容物、泥沙等样本。
“晓,整理一下初步尸检结论。”张凯摘下沾染着组织液的手套,扔进医疗废物桶,“死亡原因暂不明确,排除颅脑损伤、急性中毒及机械性窒息的典型表现,需要等待病理切片和毒物分析结果。死亡时间为三个月前的春季,末次进食后2-3小时死亡。生前有两处明显损伤:右手腕环形勒痕(生前形成,致伤工具为麻绳类)、左侧额部钝器伤(生前形成,致伤工具为不规则钝器),伴有明显抵抗行为。”
林晓一边记录一边问道:“张老师,会不会是失血过多死亡?但我们没发现大的出血点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