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之洋。
盖勒力场号航行在以太之洋中,舰桥中寂静无声,只有舷窗外那片永不熄灭的以太亚空间风暴在无声咆哮。
盖勒力场号如同一枚黑色钉锚,钉死在这片扭曲现实的深渊边缘。
自起航以来,整整三个标准泰拉日过去了,现实与非现实的界限如同一张濒临撕裂的薄膜,不断翻卷出诡异色泽的涟漪。
以太航道中并无星辰,亦无方向可言,整个航程仿佛在浸泡于一池溢出的意识。
盖勒力场如同一层冷光构筑的蛋壳,将舰体与这片疯狂割裂开来,把真实的物理规律硬生生压制在一颗不断溃散的泡沫中。
在穿越亚空间的这段时间里,舰体每隔一个单位时脉便需要重新校准力场投影,防止遭遇翻转,也就是非因果性震荡。
抵达发生在第三个泰拉日第23标准时刻。
当舰体主引擎从以太中撤出,盖勒力场便如剥开的一层蛋壳般将舰体抛洒回现实层。空间发生剧烈压缩,先是瞬时跌入一个绝对零度的压制凹陷,紧接着又像被灌入满满星光——所有参数一口气回归稳定的物理常态,舷窗外,赫然展开了一幅宛如神迹一般才会存在的景象。
夏修静静站在舰桥主控区的高台之上,他的目光落在面前展开的舰首主控镜头投影上。
镜头缓缓拉远,进入全景捕捉。
戴森球,就悬浮在视野的中央。
它巨大得毫无尺度可言,镜头最外层无法框住其全貌。
球体的结构表面由大量方格状的巨型构件拼接组成,线条笔直,呈现出冷金属与暗炽红交错的质感,如同一颗由神灵编织出的星辰牢笼。球体底部开口区域漆黑如渊,似是某种能源引擎或吞吐带,一道炽热的等离子缝隙自其底端拉伸而出,向外释放着深红光辉。
伊甸的数据回报不断从舰桥两侧光屏上闪现,主镜头继续推进。
球体外围散布着微微闪光的结构带,那是支撑戴森系统稳定运作的主动重力层。通过它,戴森球得以调控恒星核心的引力输出,同时稳定自身结构避免撕裂或坍塌。每一块构件都在缓慢自转,轨迹精准到小数点后第十二位。
而在远景之外,镜头略微侧转,捕捉到了晶宿二与其伴随的两颗卫星天体。
那是一颗呈蓝黑色调的类地行星,行星表面覆盖着大片冰冷的沉积岩带,在恒星光照下泛着微蓝的反光。右半球表层被大片鲜明的紫红色光迹吞噬,像是一种未知污染从星体裂隙中悄然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