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通透:
过去的张安平,“很懒”,这个懒,是指他基本不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安内上。
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对日的情报作战之中,一次又一次谋划各种行动,先后执掌的上海区、京沪区,是军统期间唯一一个持续不断的对日特务、情报体系发动打击的大区。
甚至在失去了租界的庇佑后,张安平指挥的京沪区,依然分散出去,在沿海接收美援物资、策应忠救军的敌后作战。
也正是因此,忠救军在他的后勤辅助下,取得了优秀的敌后作战成绩。
毫不夸张的说,忠救军的战绩中,有至少一半的功劳属于张安平。
但一切都在戴春风坠机后变了。
张安平从一个指挥者的角色,进入了统筹者的角色——然后,他就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了内斗之中。
这一点,王天风看的很清楚。
可他同样清楚,张安平是不得不这么做。
最开始的张毛争锋,导致整编后的保密局陷入了两系的生死对弈之中——要么生要么死的情况下,张安平选择了引入第三方的势力。
也就是郑耀全。
可局势却并未因此而改变。
张安平想做事,可一旦涉及到根本的利益,做大的郑耀先、正儿八经的局长郑耀全再加一个地头蛇毛仁凤,三个人加起来就对张安平各种打压。
张安平绞尽脑汁,最后获取了机会,联合毛仁凤弄走了郑耀全,而侍从室的支持也恰逢其会的到来——于是,毛仁凤俯首,张系开始了如烈火烹油的短暂辉煌时代。
这本是一个绝佳的好机会,张安平只要安抚好各方的利益诉求,日积月累之后,就能如戴春风一样在保密局说一不二。
但偏偏张安平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
王天风理解张安平的选择——同样是在保密局中,张系的干部跟其他干部,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前者清廉如水、心怀抱负,但后者却选择了躺平。
他们躺平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只想将手中的权力变现。
走私、损公肥私、以权谋私……
整个党国都是在如此,这些人做的毫无心理负担!
作为局内人,王天风很清楚这样的后果——张安平是操之过急了,可他明白张安平的考虑:
占领延安后,军事上的大局已定,接下来就是对总是会死灰复燃的地下党的全面打击,靠那些嘴里喊主义心里全生意的老特务,这何时是个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