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在法国也同样投下了巨额资本。
他可是时尚业的无冕之王,拥有诸多奢侈品牌的股份。
凭借他和皮尔卡顿公司、LVMH,以及圣罗兰公司的良好关系,什么样的货物他拿不到?
什么样的专业人才他找不到?
何况欧洲的市场情况和日本也有很大的不同。
二战之后,曾经繁荣的欧洲其实早就开始进入经济衰退期,但各种时尚庆典和活动晚宴之类的交际和享乐活动却没减少,一直都是欧洲上流社会热衷的游戏。
特别因为文化背景的原因,对于时尚品,欧洲人的仰慕是深入骨髓,根深蒂固的。
所以欧洲各国对于二手服装配饰、皮包珠宝类的奢侈品交易需求由来已久。
相关二手商品的交易,早就在二战时期就先行一步开始发展了,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
只要看看每一次国际电影节和时装周,有多少人跑去大牌商店租礼服和租皮包就知道了。
所以说,在日本的土地上,这门生意对大多数人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诸多限制,但对于宁卫民可不是。
甚至反过来,在这里的其他人发展相关业务困境,倒成了保护他利润的护城河,越发凸显他在独家资源方面优势。
只要站在宁卫民的角度看问题就清楚了。
他不但拥有可以随时变现的市场,而且拥有这个行业异常丰富的人脉和货源,这就意味着他大可以光明正大的抢钱。
只要用低价从日本人手里把那些国际大牌、品相上佳的好东西买下来,然后再弄到港城或者欧洲市场高价销售和出租,就可以轻松套利,换回持续不断的丰厚利润。
甚至因为奢侈品格外轻便的属性,连储物和物流成本他都可以忽略不计,反而更容易通过大量囤货,批量走货,充分享受奢侈品的升值以及不同市场的差价。
说白了,这种门生意的硬核逻辑,那不就是宁卫民的师门正行——打小鼓儿嘛。
只不过当年康述德是混在民国乱世,靠穿街走巷去大宅门占落魄的富家子弟便宜。
今天的宁卫民则更出息了些,他现在混到东洋去了,玩儿的那是跨国贸易,干的是坐商,下手割的还是日本韭菜。
怎么看,他也算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至于说到宁卫民当下具体操作,那倒是简单极了。
他只是在大刀屋的营业区域里,找了个临街的相当好一点的位置,按照奢侈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