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回正题,船队接下来的发展还是扩大规模,增添人手,提高海军的战斗力。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增强运力,更多的将海外的东西运回来,解决咱们大明本土的问题。
比如粮食,我大明的土地上长出来的粮食,也就勉强够百姓们都吃上一口。可因为种种原因,实际百姓们吃的就更少了,甚至这顺天府还有不少饿死的,这可是天子脚下啊。
过去两年,船队不断的运送粮食,让整个顺天府的粮价稳定,没有一个人被饿死。这才是大事情。我让人弄了酿酒、做挂面等等,能更大的利用粮食,更多的丰富种类。回头我让人南下,跟船出海,在南洋建起作坊来,今年应该能赚的更多。
除了才说的几点,还有沿途的码头补给,这是重中之重,航道能不能稳定的控制在我们手里,就在沿途的码头,就在于充足的补给,在于稳定的后方。
剩下的就是胡部堂的事情了,二位配合他做好事情就可以。”
戚继光应声点头,俞大猷听见胡宗宪的名字则是有一些不舒服。
这很正常,因为当年打倭寇的时候,俞大猷和戚继光将倭寇打的大败亏输,由于先前围攻一年不能攻破,胡宗宪认为不宜再围攻,就将倭寇给放跑了,而后追着杀。然后这件事就被弹劾了,胡宗宪甩锅给俞大猷,俞大猷差点儿被搞死。
当然也不仅仅是这么一件事,也不仅仅只有胡宗宪,但凡京里有点儿矛盾了,牵扯到兵事了,俞大猷就得被拿出来做筏子,数度起落。
要不怎么说被整怕了呢,真是折腾惨了。要不戚继光怎么那么圆滑世故呢,俞大猷榜样的力量在前,他不服也不行啊,干什么都得小心翼翼,那才真是如履薄冰呢。
王言说道:“往事如烟啊,老将军,而今胡宗宪已然下来了,想要起复是千难万难,能保住性命已然不错。若非我给他找了这么个活计,估计这会儿他又得到诏狱里去了,说不好就自杀了。
咱们算是守望相助,也没有什么谁是谁的靠山的说法,都是为了大明,为了陛下做事,都是想让我大明富强。我没有把黑锅推给别人的习惯。
你们也清楚,这船队真说起来,其实是属于我的。有什么问题,出了什么麻烦,掉的都是我的脑袋。说些大逆不道的话,我是靠陛下的圣眷活着的,什么时候陛下厌弃我了,对我不满了,我干的这些事儿就全得被翻出来。
不过二位也不必忧心,无非就是吃个瓜落,受些训斥罢了。毕竟谁都清楚,咱们真正是给谁干活的。再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