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亏空的钱让户部给补上,你看看,狗日的,都是让我掏钱的,就没有一个是想着怎么让我多赚的。
娘的,一说这个我就来气。冯公公,你评评理,老子辛辛苦苦拿命拼出来的大好机会,将整个大明都给犁一遍轻轻松松。结果让他们把事儿给办的不上不下,还要说我的毛病,怪我太较真儿,不懂变通,不顾大局……
赚钱的时候他们拦着,要钱可是要痛快,你拿点儿,他拿点儿,大家都发财了,就她娘的把老子当傻子糊弄。冯公公,你就说这群狗东西该不该骂?”
“呃……王阁老,我还有事呢,就先告辞了,咱们再聊。”
冯保没有接话,转身带着小太监就走人了。
王言笑了笑,溜溜哒哒的回去了户部衙门做堂办公……
王言是真的没有说谎话,临近年底的财政盘点是相当重大的事情,总得对自己有多少的家底儿有个数么。
尤其他任户部尚书以后,改革了税法,全天下统一了税项,同时也改革了统计标准,办事流程,并十分自然的扩张了权力边界等等,到了现在户部衙门也壮大了不少,事情也更加的多了。
要催缴地方的各种税赋、报表并监督,要核算其他各个衙门的报表并监督,要审查来年的支出报表并监督,要核算宗室开支,核算内庭开支,要与皇家银行、市舶司等衙门进行统一的核算,以及必要的监督审查,要跟下边的布政使司等衙门来来回回的拉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作为最高的财政机构,户部的权力本身就很大。王言更是将监督审计权拉到了最高级别,在理论上来说,他经过请示以后,可以审计大明的所有衙门。
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他可以审计布政使司级别以下的所有衙门而不经请示。至于到了布政使司这一级别的财政,那不是审计的事儿,那是派系与派系、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问题。
真要审查,说句不好听的话,一般的皇帝也解决不了问题。就说十几年以前的改稻为桑搞出来的那么多事儿,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嘉靖以后的这四个皇帝没一个好使的。
哦,还有个泰昌帝朱常洛,上位一个月就死,身兼明末三大案的传奇。他也一样不好使!
现在的隆庆就有点儿没有逼数,你爹是你爹,你是你。大明的伟大,是王某人带领着追随他的官吏、百姓们做起来的,跟皇帝可没什么关系。
毕竟究其根底,王言所做的一切的前提,是能让嘉靖有银子花,是对嘉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