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商洛要拍的那个电影是什么来着?”
文阁老年轻的时候也看王灵官,不过那时候的王灵官要比现在简单得多——或者说要更花哨。
早年的王灵官剧情很像是某种都市传说,比如城市里有什么妖魔鬼怪在作祟,比如有白衣女子在窗户前面晃来晃去之类。
王灵官并不鼓励怪力乱神的剧情,那些山精野怪不是不出现,而是就算他们出现背后也一定有什么隐情,不会直球地就说“某地闹鬼,王灵官去打鬼”之类,钟馗的故事都比这个复杂。
王灵官如果要拍个和幽灵有关的剧情,那么幽灵首先从杀人的方法来说就不能是七窍出血之类的传统死法。一定要离奇一些,比如“死者全部变成蜡像”,而死者一定要和杀人者存在某种关联。
这其实是早期志怪和公案的剧情——此类剧情的直接前身就是钟馗。钟馗的故事,也是兼有探案和志怪,讲究的就是一个冤有头债有主。
现代戏剧理论也从那些中提取出了恐怖、灾难、灵异等一切需要制造紧张和悬疑的剧情所必备的两个半要素:房子、因果、怪物(怪物是半个)。
第一,一定要有个房子——指一定要有个封闭空间。比如如果星球要爆炸,那对于地球上的所有人来说当然是个灾难。但如果人类已经进入了星际文明,而爆炸的星球并非地球,那星球上的人可以随意撤离,那么这就不是灾难片了,而是一种商业冒险,是为了抢救某一笔生意而做出的努力。
如果更普通一点,那么就是“暴风雪山庄”,要先用暴风雪断绝和外部的联系,然后再让凶手切断电话线。这样一来,故事才能够在封闭的空间里发生。
第二,一定要有因果——这一点尤为重要。所有的好的悬疑片、所有好的怪物片、所有好的灵异片,一定都有因果。也即,怪物、凶手、妖魔作祟,一定得有因果。一定是主角团队里有人做了什么,或者受害者做了什么,才让报应找上门来。
这么做非常有必要。因为这世上的好人太多了,大家的集体共识就是“好人应当有好报”。如果一个道德上毫无瑕疵的人在剧情中被莫名其妙地杀死,那么观众首先感受到的就不是恐怖,而是荒谬。
以及,相对于人类对“好人有好报”的偏好,其反面也是成立的——也就是对“报应”的畏惧。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做了坏事,因此而感同身受怕被报应。而是说,比起白纸一般的角色,人们更容易去代入那些复杂的角色。
典型的例子就是,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