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准备动手之前,大胜关所有卫所兵不得出营、不得回家,不许与外界有任何联络。
甚至在出发之前,王宁都没有说要去哪里、要去做什么。
直到大胜关所有参与剿匪的士兵,到达秣陵关和其会合之后,才宣布下一步行动。
这伙水匪常年盘踞在胭脂河下游的石臼湖深处,平时为渔民,作乱时为匪,潜藏很深,导致很难剿干净。
这次也是秣陵关千户许留,派出无数斥候,多达近半年的时间,才探清楚匪患名单和为首之人,这才上报太平府,请求剿匪。
从洪武年间开始,朱元璋就没少大力清除匪患,也收到了很大成效,尤其是在北方。
但江南水系众多,很多土匪其实都是前元留下来的遗民、溃兵,混迹湖泊,以劫为生。
剿灭一批,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好,旧部残留也好,没多久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哗哗的又冒出来。
石臼湖水匪就是这种情况。
他们和本地百姓混在一起,借百姓的身份掩护,甚至有些匪首都有合法的身份。
这些匪首以宗族、血脉、利益,将渔民牢牢捆绑在一起,平时为民,出时为匪,劫掠商船,甚至连官船都敢劫。
可一旦官府大力清缴,马上一哄而散,拿起渔网又变成了渔民。
有了这些渔民掩护,那些匪首躲进水道、孤岛,压根就找不到,清缴难度很大。
看着眼前的情报汇总,就连童福山都觉得头痛。
这么大一片水域,又是民匪混居,互相勾连,如何处置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总不能一刀全部砍了吧?
没有证据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清缴,一定会激起民愤的!
秣陵关的陈留三番五次催促太平府剿匪,难道是想到什么好办法了?
谨慎起见,童福山立即让人把陈留找来询问。
谁知陈留压根不在大营,说是跟着斥候去水域探查去了。
这是正经公务,童福山也没权逼人家回来向自己汇报。
通判衙允许剿匪的大印一下,非必要情况,童福山是没有权利对着部队指手画脚的,
毕竟这可不是弱宋文人指挥部队作战的时候,他最多只能作为监察监督。
本想等陈留回营后再行商议,可没想到这一夜陈留压根没有回来,就连王宁也出去侦察了。
等到翌日一早,两人这才匆匆回营。
“大人”,张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