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后才完成的铸造。
就算如此,现在每批银币出厂,都还要专人鉴定并留存样品。
同时期倭国流通的银钱也是如此,砸成银饼或者银条,直接在上面刻字显示重量作为流通依据。
所以,银制大明通宝虽然和后世“袁大头”相比略显粗糙,但其实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顶一的精工产品了,也让大明银元扩散到海外。
这种情况,是魏广德乐于见到的,所以之前天津、松江府等官员上奏,询问是否禁止大明银元外流,就被魏广德给否了。
户部每铸造一个银币,可以获利大约七十文,这是在扣除全部铸造成本后的净利润。
这个数字相当于什么?
那是十六抽一的税收。
现在的大明钱法,因为白银成为货币,已经有所变动。
一两银子为十六钱,每钱银子当七十文,所以一两银子相当于1020文铜钱。
金银兑换则是随行就市,朝廷并没有规定兑换比例,这也是为了防止被金银兑换价格变动而绑架。
朝鲜、南洋和倭国的白银,正在通过海上一条条商船被运进大明,然后被铸造成银币,再流向海外市场,亦如百年前唐宋铜钱通行海外一样。
只要有充足的银料,大明铸钱就会一直赚钱,阻止流通海外反而会妨碍户部赚取更多的钱财补充国库。
而魏广德在走进内阁值房后,这才打开陈矩的信纸,随即就是深深的皱眉。
这里面的事儿,魏广德是看不明白的。
张宏为什么在昨天找张鲸,他是知道张鲸去了张四维府上。
“难道,张鲸做的那些事儿,张宏不知道?”
一个念头出现在魏广德脑海里,搞不清楚具体原因,大串联在一起,似乎只有这个解释。
张鲸找张四维,张宏不知道,所以才在宫里找人。
“嘿,这还是个二五仔。”
魏广德心里马上就对张鲸有了这个印象,自此以前,他以为张鲸的所有作为,都是张宏在暗中指点。
因为他是内廷仅此于冯保的人物,是有这个动机的。
关于弹劾王国光的奏疏,仿佛就只那么一件,冯保好像并没有安排后手。
或许他以为,只要有他的人先开炮,后续就会有许多官员跟随,一起上奏弹劾王国光。
可是显然他失算了,就算张居正似乎失宠,但王国光终究是吏部尚书,不是一般官员敢参劾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