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可有这个消息,证实釜山已经被明军封锁,那可就不一样了。
很快明军大军还会开到釜山,虽然只是猜测,但几乎可以推测明军肯定是在附近有大的军事行动,否则不至于对釜山城进行封城。
“必须尽快报告家主。”
很快,两个人就达成共识,虽然织田信长死了,可名义上他们依旧属于织田氏,家督是年幼的织田信秀。
虽然他们也听说了,现在掌握大权的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织田秀吉关系很僵,甚至有随时决裂的可能。
“或许,有这个消息,会让家族暂时放弃内斗,进而先齐心协力准备应付明人的攻击。”
于是,两人很快联名写了书信往清洲城送去,暂时这里就是织田氏的大本营,家督织田信秀常年居住在此。
而真正掌权的羽柴秀吉,此时人却不在这里,而是前往石山本愿寺,寻找筑城的地方。
羽柴秀吉打算在石山附近筑大阪城,做为他以后的根基。
他也需要独属于自己的力量,等平定了织田氏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后,才能算高枕无忧。
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城,无疑可以在面对危险时为自己提供更强的安全保障。
而依靠原有的城池,人员太过复杂,羽柴秀吉并不能放心。
消息传递很快,在第三天的时候,书信就被送到清洲城,毕竟倭国也就那么大,信使也是拼死了往回传递情报。
而清洲城的信使也很快被派出,召集包括羽柴秀吉、柴田胜家等织田氏的重臣,商议对策。
大明,京师。
万历皇帝在兵部上奏后第二天临朝,由大太监张宏宣读了东征圣旨。
就在旨意正式发布后,京城各处鞭炮声络绎不绝。
其中有东南商人自发的庆祝,也有魏广德让人安排的,总之要从下到上营造一种百姓苦倭寇久矣,等这一天太久的感觉。
随着鞭炮声,大明将派军东征倭国,拒倭寇于国门外的消息风似的传播京城,飞入寻常百姓的耳朵里。
而兵部的信使早就准备后文书,在旨意发布后立即打马离开兵部,带着文书分别送往天津、登州和松江府等地。
倭国将在几日后收到情报的事儿,他们也是丝毫未知,甚至在倭国的锦衣卫收到消息,倭寇已经从釜山城探听到一部分情报的事儿,都已经来不及往回送。
不过,战争终究拼的是实力。
只有实力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