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改革只是短期内缓解了财政压力,却导致边防军粮供应瘫痪,商人不再运粮至边疆,边镇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实际上,折色法的上奏,叶琪从未考虑过边镇粮草该如何解决的问题,此举导致边防后勤保障彻底失效。
而到现在,大明盐政面临最大问题还是在于私盐。
私盐其实就是灶户所产余盐,不愿意卖给盐场,而是私下里交易给私盐贩子。
说到底,还是利益使然。
实际上,此时大明食盐产量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已经可以满足国内需要,明初按户籍售盐的模式,确实已经不适用。
而且官府参与食盐收购,其中猫腻就和每年收取赋税一样,官吏们总是能上下其手占足好处的。
此外,灶户在少交常盐后,只会向官府售卖少量余盐,也导致官盐不足,大量盐引积压。
这里面,不是商户问题,多是隆庆朝以前官府每遇重大支出,往往都是向盐商售卖盐引筹集银两。
比如王守仁平叛时,官府府库不足,他就直接抽盐税的方式,筹集银两招募军士。
而这,不过是明朝对盐商剥削办法之一,让他们承受本不该承受的成本。
而魏广德考虑的,就是各大盐场彻底退出食盐市场,以后盐场不再收售食盐,把市场交给盐商。
盐商要参与食盐的收购、运输和发卖,必须竞标获得销售地,上了名录才算有资格收售食盐。
而官府只监督盐商收购食盐的数量和运到销售地的数量,以监督的角度对不法盐商进行惩处。
这其实是很大胆的想法,也是明末至清朝时期的办法。
看似朝廷失去了对盐业的掌控,但实际上监督权却会让盐商更加小心谨慎,避免为谋求暴利而采用的不法手段被官府察觉,反而可以有效稳定盐价。
魏广德的想法其实和曹一夔对盐政改革的想法是天差地别的,所以他花了不少时间才慢慢消化了魏广德的提议。
“魏阁老,盐场不管收盐,这”
“提供专卖集市,灶户带盐入市,盐商如逛集市般自行选择购买”
两人在值房里一问一答,对曹一夔担心的问题,魏广德耐心解答。
其实,最开始魏广德是有成立交易所,以大明现在对食盐等级分类进行现货和期货交易的,不过如此结果可能就是人口集中的大城市食盐堆积如山,而人口稀少的区域可能无人问津。
所以,以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