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外扩等待援兵后,明军和倭军的战事也出现稍缓的局面。
不过这不代表双方打算握手言和,锦衣卫在倭国的情报网已经把刺探到倭军的动向尽可能详细的向戚继光禀报。
倭国此时从北到南,农兵大规模召集的任务已经结束,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向中国地区挺进。
倭国这次全国总动员规模堪称空前,如此多士兵的加入,让他们士气很高,认为可以轻易击败登陆的明军。
几十万军队的调集,确实让几乎所有倭国人看到胜利的希望,这是历次战争都从未达到的高度,也确实显示出倭国强大的战争动员令。
当然,下面的倭人士气高昂,但是倭寇的实权大名们却是另一个心态。
许多大名召集这么多人口,无疑会对他们的领地造成重大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劳动力的减少,让他们对来年的农业产出有了许多担心。
更别说调集这么多人马,人吃马嚼巨大的消耗。
许多大名都只能把多年积攒的家底儿都掏出来看,以满足上面的要求,召集到他们满意的兵力。
而知道实情的倭国高层,比如羽柴秀吉、毛利辉元等人,则是忧心忡忡。
和明军野战失利,佐渡岛已经被明军完全占领,这些消息是瞒不过他们的耳目的。
特别是羽柴秀吉,通过九鬼嘉隆,他更是深知明军火炮的犀利。
装备如此之多的大炮,倭国能打赢吗?
为此,他们在京都召集了所有倭国掌权大名开会,深知连最不被他们看得起的岛津氏也被招来。
会议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集中倭国所有的大崩,和明军决战。
虽然各家手里掌握的火炮数量不多,少的几门,多的不过几十门,但是集中到一起,还是能凑数二、三百门大炮。
没有这些大炮,不管是羽柴秀吉还是柴田胜家,亦或者其他家族,其实都不看好这次和明人的交战。
会议前,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织田信孝等织田家重臣商议后,公开表示织田氏家族会拿出五十门大崩用于和明人交战。
而织田氏家族,全部拥有的大崩,也不过六十门,还要用于多座重要城市的防御,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有织田氏带头,已经如同丧家之犬的毛利氏也拿出全部二十多门大炮,北条、岛津以及德川等大名也纷纷申报了能提供的大炮数量。
可见,虽然倭国缺少重炮,但经过这么多年和夷人的商业交易,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