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位,“腹壁肌肉柔软,没有生前出血迹象,排除腹部遭受暴力打击的可能。”
解剖刀继续深入,腹腔内的器官逐渐暴露出来。胃脏因腐败气体膨胀,呈现出暗褐色,表面覆盖着一层黏稠的分泌物。张林用止血钳夹住胃脏两端,小心地将其与周围组织分离,然后用手术刀在胃体中部切开一个小口 少量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切口流出,主要是面条、青菜叶和少量肉末,食物已初步分解,但仍能辨认出原始形态。“李然,提取胃内容物样本,测量体积,同时观察食物的消化程度。” 张林说道,用勺子舀取部分胃内容物装入试管,“胃内容物体积约 150 毫升,食物已进入胃窦部,但尚未进入小肠,说明死者在进食后 1-2 小时内死亡。”
“1-2 小时?那结合体表腐败程度,死亡时间大概能推断到什么时候?” 李然一边记录,一边追问,手里的笔在解剖记录本上飞速移动。张林放下手中的工具,走到解剖室的资料柜前,取出一本《法医病理学》,翻到 “死亡时间推断” 章节:“通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食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与食物种类有关 流质食物约 1 小时排空,半流质食物如面条约 2-3 小时排空,固体食物约 4-6 小时排空。死者胃内的面条和青菜属于半流质食物,已部分消化但未排空,且未进入小肠,由此可确定进食后 1-2 小时死亡。”
他回到解剖台旁,指着尸体的皮肤:“再看体表腐败特征,全身皮肤淡绿色,腐败静脉网明显,腹部轻微隆起,右小腿皮肤轻微溃烂,这些都是死后 3-4 天的典型表现。不过,环境温度会影响腐败速度,最近三天北山公园的平均气温在 25-28℃,属于温和环境,腐败速度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幅偏差。综合胃内容物和体表腐败特征,初步推断死亡时间在 3 天前本月 18 日的下午或晚上。”
“那具体是下午还是晚上呢?” 李然追问道,死亡时间推断得越精准,对后续侦查的帮助越大。张林沉吟片刻,目光落在胃内容物样本上:“胃内食物是面条和青菜,属于常见的晚餐食物,多数人进食晚餐的时间在晚上 6-8 点,结合‘进食后 1-2 小时死亡’的推断,死亡时间可以进一步缩小到 3 天前晚上 7-9 点之间。这个时间段符合多数人的生活作息,也与现场勘查发现的‘嫌疑人夜间埋尸’线索相吻合。”
确定完死亡时间的大致范围,张林将解剖重点转向死因排查。他重新拿起解剖刀,开始解剖胸腔 切开胸骨后,心脏和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