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是聚酯纤维,颜色为米白色,这种纤维常用于制作工装,很多工地都在用。”他一边记录一边说,“但这种纤维太常见了,全市至少有上百家服装厂生产,很难锁定具体来源。”
小孙则在处理打火机上的指纹。他用502胶对打火机进行熏蒸,很快,几枚模糊的指纹显现出来。“指纹残缺不全,只有拇指和食指的部分纹路,特征点很少,在指纹数据库里很难匹配到具体人员。”他皱着眉头,“不过可以确定是男性指纹,和锄头木柄上的指纹不是同一个人的,说明除了张老实,还有其他人接触过现场。”
烟蒂和塑料瓶上的DNA检测也在紧张进行中。三个烟蒂上的唾液样本来自同一个人,但在全国DNA数据库中没有找到匹配的信息,说明这个人没有前科记录。塑料瓶上的指纹和DNA则来自两个人,其中一个与烟蒂上的DNA一致,另一个身份不明,同样没有前科记录。
血迹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血迹确实属于死者,但由于腐败严重,无法确定血型,只能提取到部分DNA片段,需要与失踪人口数据库进行比对。指甲缝里的残留物经过检测,确定是泥土和杂草的混合物,没有发现人体组织成分,也没有检测到有毒物质。
与此同时,柳林村及周边村落的失踪人口排查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村支书张满仓反馈,李家庄有一个叫李建国的男人,52岁,身高175厘米左右,以打零工为生,半年前外出打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家人也联系不上他。王坡村有一个叫王强的年轻人,35岁,身高178厘米,因为赌博欠了高利贷,三个月前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
李明立刻安排队员去采集李建国和王强家人的DNA样本,与死者的DNA进行比对。“虽然现在线索都还没有串联起来,但至少我们有了两个重点排查对象。”李明在案情分析会上说,“小杨、小孙,你们继续跟进物证检测,特别是聚酯纤维的来源和烟蒂DNA的进一步比对。其他队员分成两组,一组去李建国和王强曾经打工的地方调查,另一组走访柳林村小卖部和周边的商铺,了解打火机的销售情况以及是否有人见过疑似死者的人。”
会议结束后,小杨和小孙再次回到实验室。小孙看着电脑屏幕上的纤维成分分析报告,突然眼前一亮:“小杨,你看,这种聚酯纤维里含有少量的荧光剂,而且纤维的粗细不均匀,应该是小作坊生产的劣质工装。”他调出全市小作坊的登记信息,“西城郊区有三家生产这种工装的小作坊,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人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