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瑾有所不知,前番连日激战,将士们已是人困马乏,亟需休整。云长、翼德他们,更是与那童飞恶战,虽无大碍,但也需时间调养元气。
此时冒然进攻,恐非良策。让将士们喘口气,巩固防线,方是稳妥之道。”
他这番说辞合情合理,让人挑不出毛病。
而且,这也并非全是托词。
关羽、张飞等将领确实在与童飞的战斗中消耗巨大,身上也带了些暗伤,借此机会休整调养,确实必要。
顾如秉深知,未来若与蓬莱在凉州交手,这些顶尖战力是不可或缺的核心。
陆逊则利用协助处理军务的机会,更加细致地观察着烈军内部的运转。
他注意到,后方运来的补给物资中,用于长途行军和野外侦查的干粮、皮囊、耐磨靴履的比例似乎有所增加;
原本游弋在战场各处的游弩校尉,活跃度明显下降,有将近半数的人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只留下一些不易察觉的、指向西北方向的细微踪迹。
二人寻了个无人注意的间隙,在周瑜营帐内私下密议。
“公瑾兄,烈王此举,绝非仅仅休整那么简单。”
陆逊压低声音,神色凝重。
“补给流向有异,游弩精锐大批消失,方向直指西北……再加上他之前对凉州情报的异常关注……”
周瑜微微颔首,指节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伯言所见,与我不谋而合。
顾如秉必然有重大隐情,而此隐情,九成与凉州近日的异动脱不开干系。
他是在稳住益州战线,以便集中精力应对西边可能出现的更大威胁。”
周瑜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我们不能在此空等,必须让吴王知晓此地情况。”
他立刻走到案前,铺开绢布,奋笔疾书。
信中,他简要汇报了益州前线陷入僵局的现状,但着重笔墨,极力强调了凉州可能出现的巨大变数,以及顾如秉对此表现出的超乎寻常的关注和暗中进行的兵力、侦察力量的调动。
“……顾如秉其人,非杞人忧天之辈,其如此举措,凉州恐生巨澜,或涉及蓬莱根本之谋。臣恳请吴王,即刻加派斥候,严密监控安罗帝国与凉州接壤之边境动向,同时……酌情向边境增派兵马,陈兵以待,以备不测之变。万望吴王慎之,重之!”
写罢,他用火漆密封,唤来绝对忠诚的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