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民生读书农业的都有,这已经是打算灭国西夏之后的更替事宜了。
除此之外,京畿禁军带走三万,以为护驾,余者兵马皆由西北五路与河东路出,西北三大将门折、种、姚,还有余下小将门几十家全部参战。
而所调遣使用的军马达到了近乎五十万,算上乡兵,已经近七十万之数了。
这已经比神宗五路伐夏的时候还要多,五路伐夏之时参战军马近四十万,乡兵二十万,不过六十万人。
若此战大胜,灭国番夏,那么流芳千古,后世传唱,大宋国运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启一个新的纪元。
若此战败……将数年难以恢复元气,不比神宗五路伐夏后可以接着休养,有一哪有二,必将西北引起动荡,影响国运也难预料。
赵倜又思朝堂,离开这么多人,接下朝事会很艰巨,不但有政务,还有西北的后勤运补,而且枢密院也没了主官,殿前司也没了主官,军务之上也是一堆,想想未免头大如斗。
转眼两日过去,到了出征前夜,御书房中议完亲征事宜后众大臣离去,赵煦将赵倜留下,道:“燕王,朕明日西行,有一事交待于你。”
赵倜道:“不知陛下何事付臣?”
赵煦神色奇异,几种气质在脸上不停流转,慢语道:“朕有一物留在福宁宫中,若此西征不顺,有所闪失……燕王可找谭稹拿来观看,里面有朕旨函,还有涉我大宋皇室要物,燕王看了便知其中隐秘,若是平夏顺利,那燕王莫记此事,记了于心不利。”
赵倜闻言双眼眯起:“陛下何出此言?陛下必将旗开得胜,马到功成,平夏归来,臣不想,也不会去看那物事。”
赵熙闻言笑了笑,脸上露出一丝落寞的神情:“其实不看反而对燕王是好事,看了反而是恶事,似燕王一般自在无拘何幸难得,当年父亲与我说了这件事后,我便心中大悔,唯恐纠缠一生,恨不得逃出宫外,远远跑掉,但,又不能啊……”
赵倜闻言不语,心中猜测莫非是太祖长拳之事?
这拳究竟有何秘密隐藏,缺少最后一式,却还叫历代皇帝费尽心血去推演,说是因为武功威力,却不可能,身为九五至尊,广有天下,武功威力根本没那么大吸引力,何况推演错误,遭受反噬,气血亏败,身损命忧,哪里会无故练习。
那不是武功威力又是什么?这位六哥为何说听了大悔,唯恐纠缠一生,这似乎也与拳法没太大关联。
赵倜道:“臣还是不要知道了,臣静待陛下归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