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还没有正式进入冬天,白天的最高温度就是个位数了,到了晚上就会零下。
真到寒冬腊月,零下二十度都是常有的事情,没有厚厚的棉衣,让工人们怎么活?
没有这些产品,大家是一天都坚持不下去。
之前农机厂的工人们,能连续四年坚持下来,用老的工作服缝缝补补,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意志力惊人。
现在也是终于到了极限。
有一句话,在这里流传的非常广。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听起来好像是句玩笑话,其实是当今年代,很多工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而这种事情,也并不只发生在农机厂,哪怕是很多全国有名的地方,依然会有这种事情。
就比如说在著名的某个油田,大家就成立了缝补厂,工厂组织职工家属和修养的工人,让他们回收破旧不堪的工作服,把这些衣服拆开洗洗,选出能用的布料来。
再将这些旧布料,重新拼凑成为“新”的衣服、手套等等,循环利用。
这就是著名的“缝补厂精神”,甚至成为了光荣模范,上了报纸,是全国学习的榜样。
连如此著名的油田,条件都已经这样艰苦了。
他们这里的农机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厂,条件更加好不到哪里去。
李厂长无奈道:“我也联系了一些农场、生产队,看看他们有没有额外的棉花。”
“钱和票据,我们工厂不缺!机器也能生产!”
“但是棉花,他们也是实在拿不出来,所以我就想到了你,看看你还有没有什么办法?”
李厂长期待的看着赵水生。
当时,他们工厂缺粮食的时候也是类似的情况,李厂长不知道奔走了多少地方,都毫无作用,就在他即将绝望时,赵水生不知道从哪冒了出来,轻松解决了他的困境。
这一次,李厂长只希望赵水生依然能做到这种事。
赵水生沉吟片刻,李厂长看着他的表情,眼神也是越来越绝望。
也是,奇迹往往只可能发生一次。
怎么能指望,一直都有奇迹出现呢?
就在他心里绝望的时候,赵水生缓缓开口了。
“我可以试试。”
李厂长差点蹦起来,赵水生让他冷静:“不过,我需要一点棉花种子和棉花植株,不用太多,一点点就行了。”
李厂长纳闷的看着他,不明白赵水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