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眼:“哼,不是我们吹嘘,现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最先进的美国,都在找我们一起联合研发,YF-23你们知道吧?上面使用的YF-120发动机,就是通用电气和我们一起研发的。”
“我们苏联的发动机,比美国的先进!”
“没错,如果比单项指标,比如说推力的话,你们的发动机是能和西方的相比,但是除了推力,你们还有什么指标能比上美国的?”
秦亮坐在自己宽大的沙发上,看着对面的人:“比推重比,你们的发动机是干状态的质量来算的,西方的发动机是湿重量来算的,我们说说,F100的推重比能在湿重量下到达8,你们的AL-31F行吗?”
老毛子们不说话了。
他们也吹嘘自己发动机的推重比能到8,但是这个算法有很多猫腻。
干重量,就是刚刚生产出来的发动机,还没有加入滑油的重量,而对一台航空发动机来说,必须要加入滑油等等才能飞,这重量就能增加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当然,后世美国佬也学坏了,F119的推重比也有猫腻,但是三代机可真没有。
“再说寿命,你们的发动机就更加没法比了,哪怕仅仅是大修周期,你们的发动机,最多两三百小时,我们发动机,上千小时,这能比吗?怎么,你们还不服气,你们想说什么,二战经验?二战结束多少年了?战争重新打起来了吗?”
二战经验,一架飞机从出厂到被摧毁,不会超过一百小时,所以,寿命两三百小时就足够。
如果爆发战争,那肯定是老毛子的方案合适,问题是,这战争一直就没有打起来过!
而在和平时期,老毛子的这些设计,就很不好用了。
两三百小时就得换发动机,这飞机全寿命的成本很高!
早期的米格-21之类的,发动机寿命甚至只有五十小时,不是在换发动机,就是在换发动机的路上!
“你们的发动机寿命短,并不是因为什么战争经验,而是因为你们技术落后,想要达到西方同等性能,就得压榨潜力,从而导致发动机寿命降低!”秦亮白了对方一眼:“从精密加工,到先进材料,你们都落后西方世界,要说唯一先进的,也就是你们的整合能力而已。”
用落后的材料和加工技术,还能得到和西方一样性能的发动机,这的确得说整合能力的强大。
老毛子们神情复杂。
“不知道留里卡设计局是怎么想的,明明就是合作双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