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
张远摸着唱唱的脑袋,笑而不语,没有责备。
她在用典型的会计,或者说CFO思维思考问题。
而自己则在CEO眼光看问题。
差不多就是乔布斯和库克的区别。
“是花钱就能用。”
“但技术不在自己手里,人家就能卡脖子。”
张远还能不知道那帮外国佬的操性?
想用得花大钱,还得排队。
且排队后,人家也不会用最好的人员和设备给你做。
肯定得先紧着好莱坞公司啊!
说不定人家没时间干你的活,还给发包出去。
末了绕来绕去,一瞧。
他娘的又回到了华夏的特效外包工作室手里!
结果一头多花,一头少赚,当间的大头全给外国佬赚去了。
华夏影视剧的发展,会带动特效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后世古偶兴起,成片成片的出,对特效的需求其实很大。
那为什么国产电影电视剧,还是爱用外国公司呢?
技术能力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这里边的利益大了去了!
工地上写标书,还得提上三四家材料供应商,让甲方选择。
但到了剧组这边,特效谁来做,基本是导演和制片人说了算。
用哪家不用哪家,看什么?
还不是看钱!
崇洋媚外是一方面,更厉害的,是剧组高层集体在特效上大捞特捞!
因为后期制作,宣发和道具这三样东西,是最难量化,也最容易在账目上搞花样的。
可破坏道具,用完砸碎了。
一把椅子是五块还是五万,那都是剧组说了算。
一座宫殿,拍完拆了,搭建用了100万还是1000万,也都是剧组说了算。
后期特效也一样。
一秒1万还是10万,不都是人嘴说的。
所以才会出现数亿投资,特效稀烂。
典型就是那个“三头六臂小蓝人”。
523吃的回扣要是低于五成,都出不来这效果。
很多片子,资方亏了,但导演赚了。
陈诗人每回都这样。
不少导演都兼职二道贩子。
最后的结果,就是钱花了一堆,效果还不行。
这事他没法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