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石子道路,让这里看起来根本就不是一个小山村,就是比起县城的街道也更加赏心悦目。
没别的原因,龙湾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只要没有考上大学或者中专的,基本上都去了工厂集团上班。
毕竟是真正的乡邻,该照顾的时候武锋不说,三舅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只要不是偷奸耍滑的性子,又受不住外头花花世界的诱,惑迅速堕落,两年时间积攒五千以上的存款,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九零年的五千块,在乡下农村能够做的事情,那就太多了。
加上武锋的一点支助,龙湾村就变成了眼下这种,和周围村镇格格不入的现代化摸样。
当然了,村子里还没有哪一家有汽车或者摩托车的,但是二八大杠自行车已经彻底普及了,哪家都有一辆。
因为在外面见过世面,有些都通过夜校或者技能培训中心,成为了技工之类的技术人员。
在他们的指点下,龙湾村家家都养鸡养猪,有的甚至连牛都买了,可以说相当的显眼。
不仅只是加大家禽家畜的畜养,在后代读书培养方面,更是舍得下血本。
能跟着前往工厂集团下属学校读书的,一个不落全部都带过去了。
不能的话,那就在镇上或者县城读书也成。
每次年节回家,都要重点检查成绩,有的甚至还要亲自跑去学校打探情况。
实在是,他们在外头见识过了,有文化的好处了。
不说考上大学和中专之类的了,单单就是能够从工厂集团的内部培训学校拿到合格证书,在粤省的工厂圈都是十分吃香的存在。
可有的人,因为小时候学习基础太差,学技术的时候自然就更慢了。
而那些有些基础的学生,在培训中心规定的时间内,基本都能拿到相应的技能合格证书。
有时候,差距是以年为单位!
换算成工资奖励以及福利待遇的话,一年起码差出三千块,一点都不夸张。
亲身感受过,读过书和没有读过书之间的差距,怎么可能让弟弟妹妹或者侄儿侄女重蹈覆辙?
再说了,工厂集团为了鼓励职工上进,也是经常进行广播,还有电视方面的宣传,力度一点不小。
事实上,大家心中都有数!
不管进什么厂,基础工资都是大差不差的状况。
可若是能够顺利成长为技术员,或者技工也行,那工资待遇方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