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
至于东汉斯,他们的工业技术属于世界前列,可惜产品无法卖到欧美发达地区,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上限被国际环境卡得很死。
而南华在国际上,摆出一副大毛无脑小弟的架势,跟着后面摇旗呐喊声音格外响亮。
大毛也是投桃报李,无偿援建了好几个中大型火电站,还有一座汽车生产厂和配套单位。
同时,许多国际会议,也乐意带着南华一起玩。
本来,这样的角色,应该是安南扮演的。
可惜,安南脑子发昏,不管是否听从了大毛的怂恿,又或者自己自信心爆棚,和国内直接干起来了。
搞到现在进退两难,每时每刻国力都在迅速消耗。
后世有句话很符合眼下情况:安南开头挑衅,后续什么时候结束,就不是安南能做主的了。
而南华明面上,正规军数量才二十五万左右!
大毛就是有想法,也不好意思让南华主动挑衅。
碍于阿三的关系,大毛甚至都不好要求在南华驻军!
可以说,此时的南华是整个东南亚甚至东亚,唯一能够独享大毛以及东欧贸易红利的国家。
甚至,分润了部分本来属于港岛的外贸份额。
也是如此,国内火车沿线的城镇,发展水平相当迅猛,一座座高楼大厦以及厂房拔地而起。
这么说吧,南华火车沿线,以及重要海港城镇的城市化建设水平,比得上国内二零零五年左右三线甚至顶尖三线城市的水准。
而且,随着时间流逝依旧还在迅速发展。
此时,有南华供应充足的轻工业物资,不管是大毛还是东欧诸国的情况,都比正常时空要好很多。
起码,商店里的低档次货物供应充足。
这对于大毛和东欧诸国来说,就是极大的好事。
在这个过程中,南华的影响力也一点点渗透,并且壮大起来。
不然,之前有关世界主流舆论控制权的纪录片,也不可能在大毛和东欧诸国电视台迅速播放。
只要不是特别核心的话题,南华方面的声音也是有不小分量的。
主要是,南华对于许多国际事务看得很清楚,发表看法的时候自然能够有的放矢,话语权和威望就是这么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只要再给南华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到时候南华大部分区域的发展水平,绝对不会弱于国内二零一零年顶点三线城市的水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