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
陆尘在自己的工具库中翻找,找到了从废烤箱上拆机得到的热电偶片。热电偶片能够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陆尘利用微型工具,将热电偶片小心地裁剪成适合安装在工蚁腹部的大小,然后通过精细的焊接和粘贴工艺,将热电偶片固定在工蚁的腹部。这样,当工蚁接触到温度传感器时,热电偶片就能实时感知温度,并通过工蚁的调节作用,使温度传感器接收到模拟的温度信号。
一切准备就绪后,陆尘开始对控温工蚁进行测试。他将工蚁放置在一个模拟的温度检测环境中,对着工蚁发出指令:“模拟38℃。”工蚁立刻做出反应,它们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调整自身温度,使得腹部的热电偶片发出接近38℃的电信号。陆尘通过连接在旁边的检测设备观察到,模拟的温度信号十分接近目标温度,误差在±0.5℃以内,这已经完全满足他应对能效检测的需求。
随着能效检测日期的临近,陆尘开始制定详细的计划。他知道,仅仅依靠控温工蚁还不够,还需要一些巧妙的安排和团队协作,才能确保整个过程顺利进行,不被龙腾公司的检测人员发现破绽。
陆尘找到电站的工人陈铁,向他详细说明了计划。陈铁是个憨厚老实的人,一直对陆尘的技术能力十分钦佩,虽然觉得这个计划有些冒险,但还是决定全力配合陆尘。他们一起研究了电站设备的布局和检测流程,确定了在检测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终于,龙腾公司的能效检测团队来到了电站。检测人员们带着专业的设备,开始对电站的各个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测。陆尘和陈铁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工作,但内心都十分紧张,密切关注着检测的进展。
当检测人员来到关键的设备区域,准备对温度相关的能效指标进行检测时,陆尘悄悄放出了几只控温工蚁。工蚁们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路线,迅速爬到设备的温度传感器附近,然后抱合在传感器上,开始模拟38℃的温度信号。
与此同时,陈铁按照计划,故意在旁边的压力阀附近“不小心”绊了一下,身体碰到了压力阀,导致压力阀的数据出现波动。这一行为看似是一个意外失误,但实际上是陆尘计划中的一部分。因为在电站设备运行中,压力阀的数据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温度数据的稳定性,这样可以分散检测人员对温度传感器异常的注意力。
检测人员们立刻察觉到了压力阀数据的异常,纷纷围过去查看情况。趁着这个间隙,陆尘紧张地观察着温度传感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