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超凡入圣,褪去凡胎,初证法身。
要达到这一境界,需完成两件大事:一是积累福慧资粮,二是磨除无始业力习气。
当年镇压云梦大泽,救万民于水火,这份功德早已让他的福慧资粮积累圆满。
而自北上以来,更是步步踏劫而行。
劫难之多之重,当世确实再无第二个僧人能够企及。
“当年唐僧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的不只是真经,更是佛陀果位。”许宣心中明悟,“我虽只有几个劫难加身,但每一劫都足以让寻常修行者形神俱灭。”
用这等劫数来突破第三境,确实有些“过分”,但也正因如此根基被打磨得无比坚实,甚至已经远远超出和尚的范畴。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只要借助九泉之水洗去灵魂深处最顽固的业力习气,便可水到渠成,证得法身。
这正是若虚说他此行是“机缘“的深意。
九泉贯穿阴阳,蕴含轮回之力,对业力的打磨效果确实是世间顶级。
然而许宣心中并无多少喜悦。
他清晰地预感到,自己证法身而见道这一步绝不会简单。
佛魔同修的道路本就前无古人,“容欲本真之心”更是违背常理。
在这条自己开辟的道路上,证法身时必将引发天地异象,甚至可能招来前所未有的劫难。
一边思索前路,一边顺着黄泉暗流继续下潜。
四周的冤魂厉鬼愈发密集,如同被无形漩涡吸引的鱼群,全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涌去。
这必定是通往最初溃口的路径。
当那道巨大的裂痕出现在眼前时,即便是见多识广的许宣也不由暗自心惊。
这哪里还是什么“溃口”,分明是一条横亘在阴阳两界之间的巨大海沟,幽深不见底,宽度足以吞没整座山岳。
裂痕边缘不断崩塌,黄褐色的泉水与阳间的泥土在此交织,形成了一道生死界限。
想起郑庄公当年掘地见母的典故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若是那位国君见到这般景象,怕是要再后悔一次。”
生与死的法则在这里激烈碰撞,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壁障。
凡是踏入其中的生灵,几乎注定有去无回。
然后,许宣纵身一跃,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阴间,我又来了!
这一次依旧是偷渡,没有鬼门关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