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张说道:“编辑,这些都是最近几天邮箱里面的读者来信。”
在发表的不久后,能够到达杂志社的信件,大都是京津冀附近的读者。
例如现在首都的报社、电视台,甚至前一天发表什么消息,第二天就接到了读者的来信或者是投诉信。
现在这个年代书信确实是比较主要的读者、观众表达观点的地方。
“读者来信?”刘家驹走过去,随便拿起来一封信,一看到内容:“这确实是给《高山下的花环》的,应该说是给周旭同志的。”
刘松林也走了过来。
随便拆开了一份信件。
“周旭老师,您好,我是京城军区的文艺兵冯小刚,看完您的《高山下的花环》,又听说您的故事,我对于您佩服不已,感觉您真是天上的北斗。”
“啧,这人还是军区的,我感觉他铁定老会拍马屁了。”看着这信,刘松林就感叹了一句。
刘家驹看过去:“你不要诬害人家好不好?一看就是喜欢我们杂志社的新作品。”
“看看其他的信件?”胡奇好奇问道。
毕竟今天也是闲来无事,看到爆火,他也好奇读者都是来信什么的?
“‘从现在开始,谁要是再说我赵蒙生贪生怕死,我跟他刺刀见红!’这一句台词写得太好了,把赵蒙生的人物性格转变描述的清清楚楚。”
“我很理解赵蒙生的母亲,毕竟父母一辈吃苦流血流泪,就希望后辈不拼命能过好一点,但是我更加觉得d和国家没有功臣两个字!这雷神爷说得更好。”
“烈士陵园就是男人和军人的梦想,看完这篇之后,我现在有一个梦想就是参军!明年高中毕业我就去参军!!”
“这部的主角不是赵蒙生,我感觉应该是梁三喜和靳开来!!这两个人物写得太有血性了。”
“我看到雷神爷的时候很触动,这才是这篇的精髓。”
“……”
无数的信,无数的读者的观点朝着编辑部涌来,对于《高山下的花环》都是好评。
当然,很多人都在讨论这部,最多的问题在于二代到底上不上前线的问题——毕竟评判社会到底变没变,这一点确实是很重要的标准。
也有人说出来这个、电影的精髓在于小BJ牺牲。
梁三喜的母亲见到赵蒙生的时候没有释怀,见到雷神爷的时候,听到小BJ也上了战场,他才对于儿子的离开释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