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数万石粮食,缓解河南、山东这些地方的粮食压力。”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又提到了移民与贸易:“而且,咱们还能迁部分中原百姓去安南定居——就像辽东移民那样,让他们带去中原的文化与习俗,既能巩固大明对安南的统治,也能进一步拓展大明的生存空间。更关键的是,安南作为南洋贸易的枢纽,咱们以它为中转站,能勾连起满刺加、苏门答刺、旧港、爪哇、泞泥等南洋诸国,形成一条媲美东海贸易的南洋贸易线。”
“满刺加的胡椒、丁香,苏门答刺的龙涎香、象牙,旧港的苏木、燕窝,爪哇的檀香、翡翠,泞泥的珍珠、宝石……这些南洋特产在中原都是稀缺之物,若能通过贸易源源不断地输送回大明,一方面能满足朝廷与民间的需求,另一方面朝廷可对这些贸易征税,每年能为国库增加数十万两白银的收入,比单纯靠农业赋税要划算得多。”
朱高炽越说越兴奋,手指在舆图上串联起一个个南洋国家,仿佛已经看到了满载货物的商船往来于南海之上的景象。
朱元璋听到“增加国库收入”,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朱标也微微点头,显然觉得这个提议切实可行。
朱高炽见状,又补充了一个更长远的想法:“对了,皇爷爷,如今朝廷正在推行藩王宗室改封海外之策,此前计划将部分宗室分封到美洲,但孙儿琢磨着,除了美洲,南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一代代皇帝都会有不少儿子,宗室子弟会越来越多,仅靠美洲的土地,恐怕不够分封。”
“南洋诸国中,有些岛屿面积广阔,物产丰富,比如爪哇岛、苏门答刺岛,虽然目前有土著部落居住,但只要咱们派军队护送宗室前往,再迁些百姓随行,就能建立起稳固的藩属封地。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宗室在中原占地过多、消耗国库的问题,又能让宗室成为大明经略南洋的助力——他们在南洋建立封地后,会主动维护当地秩序,配合南洋水师保障贸易航线,形成‘朝廷主导、宗室辅助’的格局,让大明对南洋的掌控更牢固。”
朱元璋听到这里,忍不住笑了起来,指着朱高炽道:“你这小子,倒把后续的麻烦事都想到了。以前朕还担心宗室子弟太多,将来会成为朝廷的负担,现在看来,只要找对了地方,他们也能成为大明的助力。”
朱标也笑着点头:“炽儿这个布局确实周全,既考虑了当下的贸易与军事需求,又兼顾了长远的宗室分封问题,比咱们想得更全面。如今大明国力强盛,北方有辽东移民稳固边疆,南方若能拿下安南、组建南洋水师,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